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法判決推翻「布堅尼」禁令

時間:2016-08-27 03:16:19來源:大公網

  圖:英國人26日身穿布堅尼在法國駐英國大使館前示威 路透社

  【大公報訊】綜合美聯社、法新社和路透社報道:法國沿海多個城市禁止穆斯林女性身穿全身式泳衣「布堅尼」的命令,引發強烈爭議。法國最高行政法院26日宣布,中止南部盧貝新城市政府的布堅尼禁令。這項判例可能會成為人權組織挑戰其他城市禁令的先例。

  24日聽取了人權聯盟(LDH)和法國反仇視伊斯蘭團體(CCIF)的觀點後,法國最高行政法院於當地時間周五下午三點,作出上述標誌性判決。法庭指,布堅尼禁令嚴重並明顯違法,違反信仰自由及個人自由。最高行政法院判定,如果證明會對公共秩序造成危險,地方當局才有權限制個人自由。雖然該裁決僅針對盧貝新城,外界預期此判決將形成判例。

  法國穆斯林信仰理事會(CFCM)稱讚這個判決是「常識上的勝利」。

  此前,人權組織曾向尼斯地區行政法院提起訴訟,但該法院於22日裁定,在尼斯恐襲後,為了防止公共秩序混亂,盧貝新城的禁令是「必須」。

  總理與教育部長有分歧

  自8月初起,法國陸續有超過30個城鎮禁止在海灘上穿「布堅尼」,引發很大爭論。在恐襲陰霾下,市長們說,這一禁令保障公眾秩序和世俗主義的規則,法國的伊斯蘭社團和人權組織紛紛抗議,指禁令侵害個人自由和權力。各派意見不一,針鋒相對。

  周二,四名人高馬大的警察在尼斯海灘圍着戴頭巾女子,似乎強迫她脫下長袖外衣的情景被拍了下來,無疑使得這場辯論火上澆油。尼斯市長辦公室否認該名女子被迫脫衣,稱她其實是向警方展示她穿在外衣下的泳衣而已。

  就連政府高官們在該問題上也意見分裂。法國總理瓦爾斯25日稱支持禁令,但強調「我們並不是和伊斯蘭處於戰爭狀態……法蘭西共和國歡迎(穆斯林),我們保護他們,避免他們受到侵害」。但瓦爾斯補充說,布堅尼代表「對女性的奴役」。本身是摩洛哥裔的教育部長貝勒卡塞姆則表示,作為一個女權主義者她不贊成穿「布堅尼」,但她認為禁令是不合適的,反對把女性在海灘上的衣着可能和恐怖主義或者所謂「伊斯蘭國」聖戰組織聯繫起來的思維。

  計劃東山再起的法國前總統薩爾科齊,也在「布堅尼」問題上插一腳。矢言對移民採取強硬措施的薩氏說,一旦明年當選總統,就立法禁止「布堅尼」。

  此外,作為風波焦點的禁令,其實一直沒有提及「布堅尼」一詞。例如,盧貝新城的禁令註明:在海灘禁止一切「不正確,不尊重良好風俗及世俗原則的穿戴」,嚴格遵守「衛生和游泳安全的規定」。市政府的文告中沒有出現「布基尼」字樣,禁令用字模糊,引起混亂,讓民眾有點無所適從。

  倫敦市長譴責禁令

  「布堅尼」的爭議已在法國以外的地方得到回響。歐洲多個國家近期也在醞釀針對穆斯林女性服飾的禁令:德國要求局部禁制面紗;奧地利的右翼政界人士也呼籲禁制覆蓋臉部和身體的罩袍,瑞士也有人呼籲就是否禁制罩袍進行全民投票。本周,德國一名女性穆斯林實習生到盧肯瓦爾德市政府上班第一天,就因為拒絕摘下頭巾被市長開除,也引來批評聲浪。

  作為西方國家首都第一位穆斯林市長的倫敦市長薩迪克.汗,25日到訪巴黎時則譴責「布堅尼」禁令。他說:「我認為任何人都不應命令女性可以穿什麼和不可以穿什麼。就是這樣。」創作《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英國作家JK.羅琳也發推文說:「薩爾科齊形容『布堅尼』是一種『挑釁』。(但)女性是否覆蓋自己,似乎總是由我們提出『請求』(才有答案)。」倫敦民眾26日在法國駐倫敦大使館前身穿「布堅尼」開沙灘派對,以示抗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