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自動車養懶人 法律監管未到位

時間:2016-07-02 03:15:45來源:大公網

  圖;谷歌正在測試的無人車\網上圖片

  【大公報訊】綜合報道:自動駕駛或無人駕駛技術尚處於早期階段,但除了特斯拉外,不少汽車製造商和科技巨頭近期對此都躍躍欲試。通用汽車以10億美元收購研究自動駕駛軟件的硅谷創業公司Cruise Automation。7月1日,寶馬宣布與英特爾合作發展無人駕駛技術,力爭在2021年前讓全自動駕駛汽車上路。

  有專家表示,鑒於94%的車禍都是人類犯錯導致,自動駕駛本意是減少意外發生,但似乎讓司機放鬆警惕。因為一旦知道有電腦來承擔工作的話,難以寄望人類可「安全駕駛」。也有研究指出,自駕系統研發中也面臨道德方面的兩難,例如在設定程序時,如果有人有可能喪生,犧牲的究竟應該是司機、乘客還是行人。

  最新的特斯拉汽車自動駕駛致命車禍,料將引發汽車行業以及法律界對自動駕駛安全性的爭辯。也有人指摘特斯拉過早將還未成熟的自動駕駛技術開放給大眾試用,讓人成為實驗品,特斯拉難辭其咎。美國密歇根大學報告顯示,美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汽車持抵觸態度:46%不用自動駕駛,39%贊成部分自動駕駛,15%贊成全自動駕駛。

  《金融時報》認為,該事故可能對未來政府批准無人駕駛汽車上路造成新的挑戰,目前無人車事故責任認定的法律,尚處於空白階段。

  從2009年至2015年,55輛谷歌自動無人駕駛車的測試總里程約209萬公里,就共發生了11起小事故。今年2月,谷歌一輛無人車在加州就與一輛巴士相撞,何時能上路仍不確定。谷歌現時仍在游說聯邦政府盡快無人車上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