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抗戰勝利80周年 聚焦9·3閱兵/新時代大閱兵:新陣容 新裝備 新戰力

時間:2025-08-22 05:03:00來源:大公报

  圖:新時代大閱兵:新陣容 新裝備 新戰力

  受閱部隊將在長安街列陣,光榮接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檢閱;閱兵時長約70分鐘,編設45個方(梯)隊;受閱武器裝備都是國產現役主戰裝備,是繼2019年國慶大閱兵後我軍新一代武器裝備的集中亮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9月3日閱兵準備工作和具體安排。

  閱兵是體現國威軍威、提振軍心民心的重要方式。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大閱兵的頻次、主題、場域,都更為多元化。抗戰勝利閱兵、建軍閱兵、國慶閱兵,天安門閱兵、沙場閱兵、海上閱兵……以實戰化為牽引,編組受閱部隊,展示了軍隊力量結構的全面重塑、武器裝備的飛速躍升、新質戰鬥力的加速生成,宣示了捍衛和平、維護統一的強大力量、堅決意志和英雄氣概。\馬浩亮(文)

  從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到1959年國慶10周年,中國連續舉行了11次閱兵,新生的人民共和國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站穩了腳跟,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1981年的華北大閱兵和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在改革開放打開國門之際,展示了中國軍隊保駕護航的嶄新風貌。1999年和2009年的兩次國慶閱兵,讓世界看到,人民軍隊始終是國家綜合國力不斷壯大、國際地位穩步提高的堅強柱石。

  大國強兵 諸多「首次」「第一」

  2012年新時代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進入史無前例的快車道,大國強兵面貌煥然一新,這在幾次大閱兵中得到了充分彰顯,諸多「首次」「第一」令人目不暇接,軍隊日益強大,也日益開放、自信。

  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是首次以抗戰勝利為主題的閱兵,首次邀請外軍方陣參加檢閱。2017年建軍90周年閱兵,是首次以建軍節為主題舉行的高規格閱兵。2018年4月南海閱兵,是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大閱兵。2019年4月在青島舉行的紀念海軍成立70周年閱兵,052D型「中華神盾」西寧艦承載61國海軍代表團團長,國際化程度前所未有。2019年國慶70周年閱兵,規模為新時代以來之最,受閱將軍數量為史上最多。

  2021年建黨百年之際,雖未舉行專門閱兵,但殲-20、殲-10C、武直-10、直-20等71架戰機以空中飛行表演的方式接受檢閱,亦是史上第一次以戰機為建黨紀念活動助威。飛過天安門的戰機僅殲-20就多達15架,這與1949年開國閱兵時全部受閱戰機只有17架,形成鮮明對比。

  實戰化導向 以閱帶戰 以閱促戰

  新時代以來的大閱兵,其重要亮點就是始終突出實戰化導向,以閱帶戰、以閱促戰,向「打仗式閱兵」轉變。2017年朱日和沙場閱兵,立足實戰環境,依託正在進行實戰化訓練的部隊組織實施,完全按照作戰體系編組,接受檢閱後又迅速重新集結列陣。

  每次閱兵都按照軍事需求、任務模式、運用場景,來編組不同方陣、模塊、梯隊、集群。2019年國慶70周年閱兵,地面裝備方隊分為陸上作戰、海上作戰、防空反導、信息作戰、無人作戰、後裝保障、戰略打擊7個模塊;空中力量編組預警指揮機、海上巡邏機、運輸機、支援保障機、轟炸機、加受油機、艦載機、殲擊機、陸航突擊等9個梯隊。

  2018年4月南海閱兵,受閱軍艦組成戰略打擊、水下攻擊、遠海作戰、航母打擊、兩棲登陸、近海防禦、綜合保障等7個作戰群;受閱飛機組成艦載直升機、反潛巡邏作戰、預警指揮、遠海作戰、對海突擊、遠距支援掩護、制空作戰等10個空中梯隊。

  新時代以來的閱兵,將軍領導常態化。少將擔任徒步方隊領隊,與士兵一起踢正步;上將、中將、少將擔任裝備方隊和空中梯隊領隊。2015年九三閱兵時,空軍少將常丁求(現任空軍司令員)駕駛殲-10A「猛龍」戰機飛過天安門,接受習主席檢閱。2019年國慶閱兵,五大戰區的司令員或副司令員首次帶隊受閱,還首次編設領導指揮方隊。這些都是以實際行動,壓實將軍帶兵打仗的責任,傳遞出一切向戰鬥力看齊的鮮明導向。

  從「萬國牌」到百分百國產

  大閱兵最吸引眼球的無疑是各種新式武器裝備的集中亮相。1949年的開國大典閱兵,受閱裝備95%都是從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尤其是重型裝備基本是「萬國牌」。而新時代以來的閱兵,在武器裝備方面堪稱含金量、含「新」量十足,受閱裝備百分百都是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並且成為新裝備首次亮相的重要契機,形成撼天動地的磅礴偉力。

  就以導彈為例,幾乎每次大閱兵都有大驚喜。2015年九三閱兵,有「關島快遞」之稱的東風-26核常兼備導彈首次公開亮相;2017年朱日和閱兵,東風-31AG洲際彈道導彈首次亮相。到了2019年國慶閱兵,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巨浪-2潛射洲際導彈、全球第一種實戰部署的高超聲速導彈東風-17、鷹擊-18反艦導彈、長劍-100巡航導彈,同時「首秀」。

  海軍方面,2018年南海閱兵,094A型戰略核潛艇、093B型攻擊核潛艇以及航空母艦遼寧艦、「航母奶媽」呼倫湖艦,都首次參加閱兵;2019年青島閱兵,「萬噸大驅」首艦南昌艦亮相。

  從陸上鐵流到空中銀鷹,「陸戰之王」99A重型主戰坦克、空警-500空中預警機,在2015年閱兵亮相。而「黑豹」15式「新輕坦」、191型「遠箱火」、轟-6N「雷神」加油型戰略轟炸機,則同時扮靚2019年大閱兵。2021年建黨百年飛行表演中,15架殲-20同時亮相,數量規模刷新紀錄,折射空中新質戰力的代際跨越。

  打造新質戰力 懾止打贏戰爭

  閱兵也集中展現了軍隊領導指揮體制和規模力量結構的改革成果。2015年閱兵時,解放軍還是四總部、七大軍區和海軍、空軍、第二炮兵等三大軍兵種。到了2017年閱兵,已經是五大戰區和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齊聚朱日和演兵場。而即將到來的抗戰勝利80周年大閱兵,世界將首次看到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等八大軍兵種的全新體系。

  新陣容、新武器,為新質戰鬥力加速生成,提供了堅實保障。無人作戰、隱身作戰、遠海作戰、戰略打擊等新型作戰方式,在近幾年的軍演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艦載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空降兵軍、陸軍空中突擊旅、機動型洲際核彈等新質作戰力量,不斷發展壯大。

  新陣容、新武器、新質戰鬥力,都是為了有效遂行新使命。「天下雖平,忘戰必危。」何況當下的中國面臨着錯綜複雜的挑戰威脅。霸權大國變換花樣圍堵打壓,菲律賓在南海興風作浪,「台獨」勢力煽惑挑釁。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中國不惹事,也不怕事。大閱兵集中檢驗強軍興軍成果,中國軍隊和中國人民有足夠的底氣和力量,堅決捍衛地區和世界和平,堅決維護國家統一、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懾止戰爭、打贏戰爭。

  1949年10月1日

  開國大典閱兵

  亮點: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首次聯合受閱,受閱部隊的閱兵訓練不足一個月,受閱飛機中有4架攜彈飛行,防備空襲;由於飛機數量不夠,第一梯隊9架戰鬥機繞飛第二圈成第四梯隊;此後,從1950年到1959年,中國都會在10月1日舉行閱兵式。1957年中國製造的伊爾-28式噴氣式轟炸機、殲擊機首次受閱,1959年中國製造的第一代主戰坦克「五九」式中型坦克首次亮相,受閱部隊新式武器裝備都由我國自行製造

  1984年10月1日

  國慶35周年閱兵

  亮點:中國戰略導彈部隊首次參加閱兵;受閱官兵身着「八五」式新軍裝

  主要新式裝備:

  在這次大閱兵中,受閱武器裝備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全部28種武器中有19種是新裝備,有的裝備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1999年10月1日

  國慶50周年閱兵

  亮點:共和國迎來五十華誕,時值世紀之交,這一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盛大閱兵式被人們稱為「世紀大閱兵」,壓陣的第二炮兵戰略導彈方隊最後一排通過天安門中線的那一刻,陸海空航空兵首次聯合編隊組成的強大機群準確飛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上空,完美地實現了「米秒不差」

  受閱部隊編組:改革開放新時期誕生的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武警特警、預備役等部隊第一次匯入了受閱大軍中

  主要新式裝備:此次受閱的42種裝備,90%以上都是新裝備,絕大部分是自行設計和生產,高科技武器裝備已開始成為解放軍的主戰武器

  2009年10月1日

  國慶60周年閱兵

  亮點:受閱官兵身着中國軍隊從2007年起換發的07式服裝,這是解放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換裝

  受閱部隊編組:與10年前的國慶閱兵相比,這次閱兵減少了陸軍方隊,增加了二炮、特戰兵等軍兵種方隊,女兵方隊則首次改為三軍合成

  主要新式裝備:參加這次閱兵的15型151架飛機,涵蓋了中國空軍和陸軍、海軍現役主戰機型,新機型達到95%以上;飛機的數量和種類遠遠超過此前的歷次閱兵,以預警機為代表的新裝備前所未有地凸顯出信息化特點

  2015年9月3日

  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

  亮點:首次抗戰勝利主題閱兵;首次有外國軍隊參加受閱;首次將軍領隊;首次有老兵方隊、英模部隊方隊;首次有女子儀仗隊員受閱

  受閱部隊編組:地面突擊、防空反導、海上攻擊、戰略打擊、信息支援、後裝保障等7個模塊;空中護旗方隊、領隊機梯隊、預警指揮機梯隊、轟炸機梯隊、殲擊機梯隊、海軍艦載機梯隊、海上巡邏機梯隊、加受油機梯隊、直升機梯隊等10個空中梯隊

  主要新式裝備:84%武器裝備首次亮相,包括:東風-26核常兼備導彈、99A重型坦克、空警-500預警機

  2017年7月30日

  建軍90周年朱日和基地閱兵

  亮點:軍改後首次大閱兵;新時代首次沙場閱兵;陸軍空中突擊部隊首次亮相;不安排軍樂團,標兵不穿禮服而改穿迷彩服,不踢正步而改為跑步形式

  受閱部隊編組:陸上作戰、信息作戰、特種作戰、防空反導作戰、海上作戰、空中作戰、綜合保障、反恐維穩、戰略打擊等9個作戰群

  主要新式裝備:半數武器裝備為首次亮相,包括:東風-31AG洲際彈道核導彈、殲-20隱身戰機、運-20遠程運輸機、殲-16「炸彈卡車」、鷹擊-12A反艦導彈、紅旗-22防空導彈

  2018年4月12日

  南海閱兵

  亮點: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

  受閱部隊編組:戰略打擊、水下攻擊、遠海作戰、航母打擊、兩棲登陸、近海防禦、綜合保障等7個作戰群;艦載直升機、反潛巡邏作戰、預警指揮、遠海作戰、對海突擊、遠距支援掩護、制空作戰等10個空中梯隊

  主要新式裝備:094A型戰略核潛艇、093B型攻擊核潛艇、遼寧艦航母、第一艘901型遠洋綜合補給艦呼倫湖艦首次在閱兵中亮相

  2019年4月23日

  海軍建軍70周年青島閱兵

  亮點:61國海軍代表團參加,數量創歷史紀錄

  受閱部隊編組:潛艇群、驅逐艦群、護衛艦群、登陸艦群、輔助艦群、航空母艦群等7個作戰群;預警機梯隊、偵察機梯隊、反潛巡邏機梯隊、轟炸機梯隊、殲擊機梯隊、艦載戰鬥機梯隊、艦載直升機梯隊等10個空中梯隊

  主要新式裝備:第一型萬噸大型驅逐艦055型首艦南昌艦、轟-6K轟炸機首次亮相

  2019年10月1日

  國慶70周年閱兵

  亮點:首次編設領導指揮方隊、院校科研方隊、文職人員方隊;首次編設維和部隊方隊;首次由空軍上將擔任閱兵總指揮;首次有女將軍受閱;五大戰區指揮員首次參加受閱

  受閱部隊編組:陸上作戰、海上作戰、防空反導、信息作戰、無人作戰、後裝保障、戰略打擊7個模塊;空中力量包括預警指揮機梯隊、海上巡邏機梯隊、運輸機梯隊、支援保障機梯隊、轟炸機梯隊、加受油機梯隊、艦載機梯隊、殲擊機梯隊、陸航突擊梯隊

  主要新式裝備:40%武器裝備首次亮相,包括「黑豹」15式「新輕坦」、191型遠程箱式火箭炮、轟-6N「雷神」加油型戰略轟炸機、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巨浪-2潛射洲際導彈、東風-17高超聲速導彈、鷹擊-18反艦導彈、長劍-100巡航導彈等

  2021年7月1日

  建黨100周年紀念大會飛越式

  亮點:首次在建黨紀念大會舉行戰機空中飛行表演,15架殲-20隱身飛機組成3個編隊,創下殲-20單次公開亮相數量最多的紀錄

  受閱部隊編組:空中護旗梯隊、空中數字梯隊、殲擊機梯隊、教練機梯隊等4個梯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