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全國青聯晉身選委 籲港青放下「心魔」投入大灣區

時間:2021-09-07 16:27:50來源:橙新聞


全國青聯各名成員認為香港青年要把握內地發展機遇,發展事業。

  選舉委員會提名期告一段落,新選委會劃為五大界別,範圍涵蓋更大,加強各界別的代表性。當中在「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分組,全國青聯就派出34人,成員來自商界、金融界、社福界、文體界、教育界及傳媒等,全部已通過資格審查自動當選。《橙新聞》訪問詹勝、廖伊曼、劉根森、賴俊霖、包鴻勳、謝承潤等其中六人,他們不約而同表示,香港青年人有其獨特優勢,希望他們把握內地,尤其是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在內地工作或開拓事業,但首要是排除「心魔」。

  雖然兩地近年都致力推動香港青年到內地或大灣區發展,不過無可否認,部分青年人仍存「心魔」,出現「反中」或「抗中」情緒。香港青年聯會副主席兼全國青聯常委詹勝表示,此現象反映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家庭教育三方面出現問題。學校教育方面,由教協一事中可見一斑,而社會文化則是影視及媒體潛移默化,甚至將內地妖魔化;家庭是是父母生活忙碌,未必能兼顧相關教育。

  

詹勝認為青年「心魔」情緒出自學校、社會及家庭教育三方面。

  抱「金魚缸」心態 對向外發展存恐懼

  詹認為,另一令青年人卻步原因,則是「金魚缸」心態,他們對向外發展心存恐懼,詹建議青年人不妨放眼內地,而中港兩地亦要增加交流,尤其是青年人在文化及心靈上的交流。

  全國青聯委員賴俊霖亦指,香港青年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就業及發展空間,特別是疫情下,失業率上升,青年人無可避免受到衝擊。他認為內地比起國際其他國家及地區,無論疫情治理及經濟活動,都具有不少優勢。

賴俊霖認為香港青年面臨就業及發展空間有限等挑戰,無可避免受到衝擊。

  身兼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職業發展促進會創會會長廖伊曼,本身從事高等教育及職業教育工作,她認為香港青年具創意、國際化視野及新思路,這些優點可分享給更多人。過往她亦不時舉辦中港兩地短期課程,發現青年只要肯踏出第一步,親身到內地了解,便發現到內地發展並非想象中困難。

  

廖伊曼認為香港青年具創意、國際化視野及新思路,這些優點可分享給更多人。

  廖伊曼過往亦接觸一些青年,直言「開始時擔心返內地發展沒有朋友、沒有網絡,但之後發現其實有很青年團體或機構幫他們找工作尋找人脈網絡,所以很快就適應」。

  拒絕走出舒適圈 憂難認識朋友

  雖然萬事俱備,但偏偏香港青年人卻出現不敢北上發展的現象。身為全國青聯常委劉根森認為,原因除了不願離開舒適圈外,亦對自己欠缺信心,尤其擔心認識不到朋友,社交有困難。

  

劉根森認為青年拒絕北上發展,除不願離開舒適圈外,亦對自己欠缺信心。

  不過他以自己過往一直在港生活及外地求學經驗,發現在內地發展時,適應並非想象中困難,因為兩地青年興趣及嗜好非常相似,只是沒有機會接觸才造成隔膜,如加強兩地不同活動,促動交流,不止令他們可認識到朋友,如創業理念相近,亦製造更多合作的機會。

  賴俊霖亦指,面對陌生環境、文化,是令青年人卻步的原因。他建議可透過一些機構協助,安排香港青年在內地生活時,集中一些居所居住,令他們更容易融入,甚至適當增加在當地創業及就業的培訓或引導,減低他們的恐懼感。

  別局限700多萬人香港 內地尋機遇

  全國青聯委員兼滬港青年會主席包鴻勳指,無論大灣區或其他地方,青年人最重要是親身到當地,了解實際環境,事關香港充斥不少誤導性訊息,令他們產生負面印象,青年人必須親身了解,才知整個發展。他形容內地市場非常龐大,別局限隻有700多萬人的香港,應到內地爭取更多機遇,融入國家發展。

  

包鴻勳指,無論大灣區或其他地方,青年人最重要是親身到當地,了解實際環境。

  另一位全國青聯委員謝承潤亦建議,多訪到內地發展並取得成功的港人,也應當為有志於北上發展的港青創造更多參訪、實習、工作、創業的機會,既可以通過自己的成功為港青樹立榜樣,又能夠讓他們可以通過自身經歷徹底改變以往的偏見。

謝承潤建議可多訪到內地發展並取得成功的港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