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記者手記/守護歷史真相

時間:2025-05-11 05:02:29來源:大公报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與台灣光復八十周年。我寫下《從南京到紐約 追尋馬吉影像》,忠實記錄了大公報自2017年12月起,歷經兩年曲折,鍥而不捨,聯合社會各界,推動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於1937年拍攝記錄侵華日軍南京暴行影像「37分鐘」版珍貴膠片,從美國回歸祖國的全過程,為歷史留下印記。作為本書作者,完成這本書對於我個人,不僅是記錄與守護歷史真相,更是信守諾言。

  2019年5月19日,在北京東長安飯店,我與美國「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前任會長陳憲中先生達成口頭協定:我著書記錄「聯合會」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在美國為維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真相所做的重要歷史貢獻;作為交換條件,「聯合會」就馬吉影像37分鐘膠片放棄「一千萬元人民幣」的價碼,無償捐贈給南京。

  2019年12月13日下午,「聯合會」如約將「37分鐘」版珍貴馬吉影像膠片無償捐贈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而今,我也履行了自己許下的鄭重承諾。

  在全球化背景下,歷史記憶的傳承面臨新的挑戰。江蘇廣播電視總台節目研發與受眾研究中心主任張建賡認為:「在所有記錄歷史的介質中,影像具有信息的豐富性、事件的真實性、場景的可感性。無論從歷史、傳播還是法律的角度來看,影像史料都是最為珍貴的。所以,尋找馬吉影像的意義不言而喻。」

  馬吉影像37分鐘版膠片作為國寶得以回歸南京,首先得歸功於大公報上下齊心的全力以赴。自從2017年12月第一次採訪邵子平,到2019年實現37分鐘「一寸盤」捐贈給南京,對江蘇記者站追尋史料,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從董事長到普通編輯都全力支持。每當有階段性進展和重大發現,報紙與各新媒體平台及時發表專題與動態消息,向讀者和社會各界公布,推動史料回歸。至2024年12月,大公報、文匯報共推出廿三個專版、百餘篇文章,詳細介紹了馬吉影像從發現、核實,到追尋、回歸等的全過程,展現了香港大文集團的文章報國與歷史擔當。

  歷史記憶的傳承不是簡單的重複,需要有更豐富真切的表達方式。《從南京到紐約 追尋馬吉影像》,我用平實的文字與現場圖片記錄歷史。在追尋過程中,我們不僅找到了馬吉影像37分鐘版膠片,更找到了人性中最珍貴的東西:勇氣、善良、對生命的敬畏與責任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