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習主席視察香港一周年系列評論之四
去年「七一」,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中,就香港更好地落實「一國兩制」提出了「四個始終」的要求,其中第四條是「始終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習主席指出:「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對一些具體問題存在不同意見甚至重大分歧並不奇怪,但如果陷入『泛政治化』的漩渦,人為製造對立、對抗,那就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凡事都着眼大局,理性溝通,凝聚共識,才能逐步解決問題。香港雖有不錯的家底,但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也面臨很大的挑戰,經不起折騰,經不起內耗。只有團結起來、和衷共濟,才能把香港這個共同家園建設好。」一年來,香港特區行政、立法、司法機關,以及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共同努力,剎邪氣、扶正氣、促和氣,違法亂港之人受到法律懲罰,愛國愛港力量日益壯大,基層民眾福祉不斷改善,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有了新作為。
「違法達義」受到法律懲罰
曾幾何時,香港社會瀰漫着一股歪風,有人以追求其心中的理想或自由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力為由,肆意作出違法行為。這股歪風源於戴耀廷宣揚的歪理邪說——「違法達義」。香港高等法院以多個案例給「違法達義」判了「死刑」。
今年1月17日,高等法院對非法「佔中」期間違反禁制令的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等人作出改判,判決監禁六至八個月。法官的判詞指出:「一些有識之士鼓吹『違法達義』的口號、鼓勵他人犯法。該等認識公然蔑視法律,不但拒絕承認其違法行為有錯,更視之為光榮及值得感到自豪的行為。該些傲慢和自以為是的想法,不幸對部分年輕人造成影響,導致他們在集會、遊行或示威行動時隨意做出破壞公共秩序及公眾安寧的行為」;「使用暴力的犯案者即使因其道德或政治信念而犯案,甚至稱為勢所迫,也不能成為求情或輕判的理由。法庭都會嚴厲判罰,否則法律保障可能會蕩然無存。」
今年6月11日,高等法院對「旺角暴亂」的策劃指揮者梁天琦等人作出判決,判決梁天琦暴動罪及襲警罪成立,監禁六年;同案的盧建民、黃家駒分別獲刑七年和三年半。法庭強調,政治因素不是法庭審案量刑考慮的因素,無論任何人、持任何政治主張,若作出犯法行為,都不能因動機的所謂崇高而逃避法律制裁。
「有序民主」氛圍日漸濃厚
法官的以上判詞義正辭嚴,有理有據,可圈可點,非常精彩!這既是對「違法達義」行為作出具阻嚇性的判決,更是對「違法達義」歪理邪說做出定性的宣判。以上案例提醒市民尤其是年輕人,違法暴力必然失去合法的集會自由,犯暴動罪受到法律懲罰更是咎由自取。
「拉布」、「流會」、無休止的「點人頭」,香港立法會發生的這些現象,使關係港人福祉的諸多議案一再擱淺,久拖不決,這是「無效民主」的最真實體現。在宣誓就職典禮上公然宣揚「港獨」立場的候任議員,在不被確認議員資格後,竟然強闖立法會。這是「無序民主」的真實寫照。一些人「逢中必反」、「逢特區政府必反」、「為反而反」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這些現象決非民主之幸,實乃民主之恥!
過去一年,上述現象得到有效改變,「有序民主」、「有效民主」的氛圍日漸濃厚。新一屆特區政府成立後的第四天,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就出席立法會答問會。她表示,政府官員與立法會議員之間缺乏信任,導致特區政府未能及時有效地落實貫徹相關政策,任內將增加與議員會面的頻率,希望以身作則,改善溝通聯繫。林鄭的善意溝通及親和姿態,打破了對峙僵局。今年四月,由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主席林健鋒倡議和擔任團長,來自不同政黨的32位立法會議員造訪廣東深圳、東莞、佛山、廣州等五市,特區政府亦派出四位局長與之同行。在一連三天的行程中,全體議員表現出了較強的責任感,主動積極參與,既能遵守規矩,也無「失禮」言行,獲得了大灣區各市發展近況的第一手資料,開闊了眼界,凝聚了共識,增強了互信,為香港政壇帶來一股新風。不久前,立法會通過了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雖然其過程難說一帆風順,但與以往「拉布」不斷的現象相比,決策效率還算較高,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進步。對此,立法會議員、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深有感觸的說:「絕大部分立法會議員深愛香港,願意為香港發展找到出路、找好出路」。
深層次矛盾逐步化解
深諳香港民情的人都明白,近年來「香港問題」的癥結並非民主欠佳,而是民生欠佳,社會底層人士、特別是年輕人就業、創業、置業困難,向上流動受阻,社會怨氣較大。同時,港府多年奉行「謹慎理財」原則,財政盈餘雖多,投資民生、投資未來的錢卻不多。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借「民主自由」之名搞事,使香港步入了「泛政治化」的泥潭。新一屆特區政府成立後,轉變思路,大手筆解決深層次社會矛盾。
一年來,特區政府加大投入惠民生。在解決住房問題上,致力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幫助公屋住戶循置業階梯上移;設立中產家庭可負擔的「港人首置上車盤」;加強對有經濟需要在職家庭的支援。在扶貧方面,實施改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免入息審查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還推出「拾遺補漏」措施,針對無交薪俸稅、在港無物業群體發放紅包,惠及280萬人。
一年來,特區政府大幅減稅促就業。將企業首200萬元利得稅率由16.5%降至8.25%,其後利潤繼續按16.5%徵收。同時,首200萬元的合資格研發開支可獲300%扣稅,餘額則獲200%扣稅。中小企是香港經濟的骨幹,減輕稅負助力中小企業成長,而中小企業則可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崗位。
此外,在青年政策方面,重點關注青年的學業、事業及置業,並鼓勵青年議政、論政及參政,青年人加入特區政府各委員會;在教育方面,將中國歷史列為初中獨立必修科,期望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成為具國家觀念、富香港情懷和對社會有承擔的公民。以上舉措,都以利於紓解人們心中怨氣,從根本上化解社會矛盾。
「香港的發展一直牽動着我的心。」習主席對香港、香港同胞的關愛、情感和期待,鼓舞激勵740萬港人奮發有為,正如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在香港公開宣講十九大、全國「兩會」精神時的那句名言:「我們將以更宏大的視野來審視國家與香港的昨天,把握國家與香港的今天,謀劃國家與香港的明天,珍惜好、維護好、鞏固好、提升好當前香港來之不易的良好態勢。」
「和氣致祥,乖氣致異。」過去一年,香港的和氣上升,乖氣下降,和衷共濟的局面正在形成,值得稱道!「一國兩制」包含了中華文化中的和合理念,體現的一個重要精神就是求大同、存大異,「家和萬事興」,只要擁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定能推進「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我們的共同家園必定更加美好!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