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按照市場化國際化要求 推進特區與內地合作\屠海鳴

時間:2018-05-21 03:15:10來源:大公網

  在不久前於成都舉行的川港高層會晤暨「川港合作會議」第一次會議上,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與大家分享了中央領導同志最近關於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事項的指示精神。中央領導指示,要按照市場化機制、規則和國際化標準推進港澳與內地的合作項目,特別是像港珠澳大橋等重大工程建設,必須以工程質量和法定程序為優先考慮,嚴格依法辦事;而且,要認真評估港澳主流民意和社會反應,把好事辦好。

  中央領導的指示,從市場化運作、國際標準、民心民意三個角度對內地與港澳的合作提出了要求、講明了準則、明確了方向。一個項目能否順利實施?實施的效果如何?對照這三點要求、準則和方向,就能做出基本判斷。因此,中央領導的指示,對於推進香港與內地合作項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聚焦市場,激發活力

  中央領導要求按照市場化機制、規則推進港澳與內地的合作項目。這一點要求直擊要害。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具有決定性作用。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市場化的機制運作,按照市場規則「出牌」,這是推進特區與內地合作項目的一個基本前提。

  以「川港合作」為例,四川省期待與香港在五個方面加強合作,包括「一帶一路」建設、自貿區建設、以金融為重點的專業服務、旅遊業發展、人文交流。其中涉及到許多具體合作事項,比如:擴大四川蔬菜、肉類等優質農產品輸港供應;香港金融機構到川設立分支機構,川企在香港上市融資;香港的物流、會計、諮詢、法律等服務企業到川落戶;香港企業到四川投資旅遊、體育、健康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等等。這些領域應該是川港合作的重點,是兩地政府極力支持的。但必須讓企業成為市場化運作的主體,讓兩地的企業與企業對接,找到一個符合市場規則的合作方式,政府不可由於合作心切而越俎代庖。只有企業自身有合作的動力,能嘗到甜頭、看到前景,才能激發出創業的活力,政府要做的是維護良好的營商環境。

  應該看到,內地的市場環境愈來愈好。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其中涉及的諸多領域改革都致力於改善市場大環境。譬如:「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准入限制。」等等。事實上,在十八大以後,以上的諸多改革已經開始試點,如今全面全領域全方位鋪開。這一切,都為「按照市場化機制、規則推進港澳與內地的合作項目」提供了有利條件。

  對標國際,站在前沿

  中央領導要求按照國際化標準推進港澳與內地的合作項目,這一項準則極具前瞻性。我們講香港與內地「併船出海」,並非簡單併個「混裝船」,而是要併更多的「航母」出海,要通過合作把各自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併出高質量,併出競爭力,併出強大實力,甚至通過「併船」而成為某些領域國際標準的制定者、引領者、發起者。

  比如,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在川港合作會議上就希望川港聚焦三個方向,其中一個是把握「雙創」發展機遇。論創新創業,香港具有非常豐富的科研資源,但在科研成果轉化為創新產品方面,用力不夠,成效不佳。

  下一步香港與內地在「雙創」方面的合作應該把握三個關鍵環節:一是在項目的選擇上,眼光放長遠一些,瞄準今後10年、20年,甚至30年來選項目,確保推出的產品始終在國際市場上處於領先位置,不被超越;二是在採用技術標準上,用最嚴格的標準,確保推出的產品是最優質的,在國際市場上最有競爭力;三是在合作方式上,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探索建立最先進、最科學、國際領先的合作機制,確保合作項目推進的質量、速度和效益都達到最佳。

  按照國際化標準推進合作,我們應該看到內地在一些領域有許多優勢。

  比如,在大型基礎設施建造、大型工程設備製造等領域,中國的實力全球首屈一指。如果這些優勢能夠與香港的科研、貿易、金融、會計等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我們就能有許多創新,能夠成為許多新領域國際標準的制定者,如此一來,我們的合作項目競爭力就會顯得非常強大。

  聚焦民意,彰顯效益

  中央領導以粵港澳大橋建設為例,要求認真評估港澳主流民意和社會反應,把好事辦好。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香港與內地今後合作項目將會很多,在實施每一個項目時,我們都要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一個衡量項目成敗的重要標準。這是必須牢牢把握的一個方向。

  前不久,在川港合作會議上,特首林鄭月娥希望川港聚焦三個方向,其中之一是「促進民心相通」。四川省省長尹力則回應,要深入開展「青年人才交流計劃」。這個交流計劃正是立足於民心相通,可見兩地政府官員都聚焦民意。如何讓合作項目更好地體現民意呢?筆者認為,須把握以下三點:一是在遴選合作項目時,要注重平衡。不僅要選擇那些能產生利潤的經濟項目,還要選擇並不產生經濟效益、卻有明顯社會效益的民生項目;二是在合作項目的運作上,要充分聽取民意。有些項目從長遠來看是惠民工程,短期卻需要民眾做出犧牲;有些項目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件好事,卻會讓極少數人利益受損。這就需要與民眾溝通,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辦,找到最佳解決方案;三是在項目效果的評估上,要聽民眾評判。

  評判項目的實施效果,當然有許多技術標準,但「民意」這個標準不可或缺,應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確保「民意」的分量更重。

  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上個月在分享全國「兩會」精神時強調,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香港迎來三大機遇:一是新時代改革開放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時代機遇和戰略機遇;二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戰略支撐和重要平台;三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創建「新優勢、新中心」提供了不竭動力。「三大機遇」當前,香港應主動對接國家戰略,與內地省份溝通,調研具體合作項目,探索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只要我們認真領會、對照遵循、全面貫徹中央領導的指示精神,務實穩健推進,就一定能開啟合作新征程,闖出一片新天地,書寫「共擔共享」新輝煌!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