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賀子森:資金過河替教授「鬆綁」

時間:2018-05-21 03:15:09來源:大公網

  圖:香港大學副校長兼化學系講座教授賀子森表示,「資金過河」給予大學教授更多自由度

  中央放寬內地科研經費「過河」安排,受到香港科研界一片叫好。香港大學副校長兼化學系講座教授賀子森認為,「資金過河」措施並非如字面般理解只是研究經費,最大改變是給予大學教授更多自由度,如同為手腳鬆綁,提升其競爭力。第二個改變是本港科研人員申請國家科研項目的模式,往後毋須以夥伴形式在港設國家級實驗室,而是直接申請。他又說,「資金過河」亦是為粵港澳大灣區及河套區鋪路,可吸引更多人才,開展相關科研及產業化。\大公報記者 楊州(文) 黃洋港(圖)

  「今日是學生,明日是精英。」賀子森接受傳媒訪問稱,研究經費使大學教授的「野心」放得更大,因為科研項目自身便需要人才、思維、創造力及「野心」,當中人才多是教授的學生、博士後等,培訓他們成為人才,科研是必經之路,搞科研少不了經費資助,例如港大化學系講座教授任詠華,師從港大化學系講座教授支志明,兩人先後當選中科院院士。

  過往申經費繁複 學者頭痛

  賀子森續說,任詠華在化學領域有出色成就,其基礎研究於10年前已是世界級,當時香港並無化學及材料工業,她夥拍內地企業,成功將發光材料轉化為產品,例如高清電視屏幕便涉及她的科研成果。她若在香港開展新項目,仍要寫計劃書申請資助,內地則是國家政策全力支持科研,今次措施如同國家照顧在港科學家,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全心全意集中研究,而非為寫計劃書而煩惱。

  賀子森表示,港大有五所國家重點實驗室,都有內地夥伴實驗室,國家宣布的新措施,改變大學教授往後申請實驗室的模式,如教授可按專業向教育部、中科院或科技部申請國家級實驗室,因過往與內地夥伴實驗室合作,當中研究經費佔很大因素。他強調,申請經費對教授而言亦是挑戰和壓力,如資助5000萬元,教授的科研項目亦要證明值這個價,同時並非出論文便算了,要承擔、要「交貨」,要談專利,即可應用或商品化的成果。

  吸納更多精英來港任教

  「香港人才不少,但絕對不足。」賀子森稱,港大目前約有1000名教授,均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如何吸引人才是競爭一環,而國家經費資助無疑有助增加教授名額,吸納更多精英來港大任教及搞科研。他形容,「科研如球賽,場波剛開始,誰勝誰負都未知。」國家全力支持如同解開他們被綁住的手腳,提升其競爭力,香港未必就一定輸。

  另外,賀子森昨天在電台節目指出,特區政府目標是在2022年時,將本港科研開支由現時佔本地生產總值0.75%倍增至1.5%,他說這是很大和正確的一步,但各方不能「只講不做」,要有實際行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