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周秉德少年時期寄住伯父家,最難忘伯父教育一視同仁的概念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總理幼時的格言,鼓舞一代代中國人。其實,周恩來總理與香港情緣極深,主導東江水供港政策、開啟「三趟快車」供港現貨商品,亦曾烙印在一代港人心中。周總理雖已逝去,他的精神不應被遺忘。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近日邀請到周恩來總理的侄女周秉德,與師生互動,她表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任何時候都不過時!」/大公報記者 湯淩琰
「紀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香港)大型展覽」近日在香港舉辦,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周恩來侄女周秉德來到香港,參加展覽之餘走進香港中小學,與師生互動,講述自己與伯父周恩來總理生活的點點滴滴,告訴同學們,周總理不僅僅是政治家、外交官,更是一個對晚輩要求嚴格的長者。
伯父教育一視同仁
浸大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百餘名師生,首先觀看了紀實片《感恩東來愛香江》,該片通過一系列重量級當事人的獨家訪談,結合有關珍貴歷史影片和文獻檔案資料,披露周恩來鮮為人知的故事,更表達了對周總理的深切懷念。每一位學生在觀看影片之前,人手一張「工作紙」,上有簡單的問題,諸如「三輛快車經過哪裏」,要求學生們邊看影片邊學習。
周秉德亦觀看了影片,憶述童年生活,往事歷歷在目。她笑稱,「父親的職位最低,待遇最差,所以家中住不下,12歲後我在伯父家住。」有同學問她,和伯父在一起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她說,「伯父一直教育我們,小的時候是普通學生,長大後是普通勞動者,永遠一視同仁,沒有『特權階級』這個概念。」
她又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任何時候都不過時,因為國家在不斷發展,如果要進步、要繁榮,必須要不斷的崛起,「因此是無盡頭、無止境的。」
讚港生說普通話標準
周秉德與師生互動之餘,不忘誇獎香港學生普通話標準,「我感到非常詫異與欽佩,這些學生香港土生土長,只有短期學習過普通話,卻能夠講的很有味道,他們能主動學習內地的語言,願意融入,這是一個好的信號,為兩地交流提供了基礎。」
出席紀實片首映禮的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楊志剛勉勵王錦輝中小學的同學:「你們現在真的十分幸福了。身處太平盛世,也是中國國力上升的時代。你當然無法想像,當年的中國,被各國入侵,處境比今日漫天戰火的敘利亞更為悲慘。」他說,周總理一心為國,他的為人處事,感動了世界,也贏得各國的尊重。「我們要珍惜今天擁有的一切,香港、內地要互相學習,相信大家均能迎接中國發展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