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與地震傷者馬志傑(左二)交流。馬志傑在外骨骼機器人幫助下成功站起來,林鄭月娥祝願他生活愈來愈好
「善良可以發芽,愛心可以長大,能把心裏的傷痛輕輕放下……」5月12日,電子科技大學清水河校區機器人研究中心傳來一陣動人心弦的歌聲,率團訪問四川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現場傾聽、帶頭鼓掌,並主動走上台與歌者合影留念。/大公報記者 李兵 成都報道
這位歌者名叫馬志傑,四川茂縣人,今年37歲,從小熱愛文藝。
傷者:10年了 我終於站起來
在10年前的「5‧12」地震中,馬志傑被垮塌的房屋掩埋,造成右腿高位截癱,終日以輪椅為伴。直到今年4月27日,電子科技大學─顧連醫療集團成功研發出外骨骼機器人系統,並免費提供給馬志傑,終於讓他「站起來」。
記者在現場看到,馬志傑的下半身長出紅白相間的「金屬腿」,關節十分靈活,按動機關可以實現坐立。「10年了,我終於站了起來,感覺真爽!」馬志傑說,剛開始有點不習慣、感覺非常累,但他決心堅持下去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現在身體怎麼樣呢?穿上外骨骼機器人感覺如何?」聽完馬志傑的演唱,林鄭月娥上前親切地問道。「以前,自己是從心理上『站』了起來,如今是心理和生理都『站』起來了。」馬志傑回答說,他在茂縣開了一家書畫藝術工作室,正用自己的努力創造着美好生活。林鄭月娥由衷地說:「如今的科技愈來愈發達,希望你的生活愈來愈好。」
成都顧連康復醫院院長、電子科大機器人研究中心醫學首席專家張安仁介紹,目前,外骨骼機器人系統已經在四川省康復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等10餘家醫院或康復機構的100餘名截癱患者身上進行臨床測試和應用,並在全國建立了五家智慧康復中心。為促進內地康復醫療事業,去年八月,香港新風天域集團增資10億元入股顧連醫療集團,並建起「電子科技大學.顧連醫療集團智能康復中心」。
黃偉綸決戰機器人「小羽」
羽毛球機器人、籃球機器人、智能家居機器人……電子科大「黑科技」扎堆。
走進羽毛球機器人展館,孿生兄弟「小羽」排列在球網的兩端,它倆正揮動着球拍激戰。移動、揮拍、接球……整套動作一氣呵成,不時贏得陣陣掌聲。
「羽毛球機器人擁有高速運動目標視覺跟蹤與軌跡預測等核心技術,完全實現了人機自主互動。」電子科大羽毛球機器人研發團隊負責人駱德淵介紹,這款機器人曾與王勵勤、董炯等多位體育健將人機互動,還獲得過亞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總冠軍。聽着駱德淵的介紹,林鄭月娥不時發問,並對團隊的創新表示讚許。
「嘩,好球!」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脫掉外衣,自告奮勇上前與「小羽」過招,不時贏得觀眾掌聲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