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陳卓康報道:今年二月大埔公路九巴翻側19死大車禍,政府事後成立香港專營巴士服務獨立檢討委員會,昨日舉行首場聽證會。委員會代表律師質疑政府「有權不用」,從未立法規定巴士司機的工時上限,監管巴士公司角色被動。巴士車長一職近年招聘困難,但運輸及房屋局強調不宜輸入外勞。運輸署則指正研究與巴士公司制定劃一培訓標準,包括加入對逆境商數(AQ)及情緒智商(EQ)的要求。
運房局:不宜輸入外勞任車長
行政長官早前指示成立該獨立檢討委員會,高等法院上訴庭副庭長倫明高任主席,他昨主持首場聽證會,歷時近七小時,開始前眾人起立為大埔車禍死者默哀。
代表委員會的資深大律師鄧樂勤列舉多條政府監管巴士公司的條例,指專營權協議有條款列明,政府可訂明車長的最高駕駛時數,但多年一直以指引監管,並未制定法例。作口述證供的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運輸)黎以德回應指,即使是指引巴士公司都要嚴格遵守,運輸署亦會監察,惟對於當年設立指引的原因,黎以德未能回答。
黎以德又指,因外地人擔任車長與市民有語言溝通問題,加上香港採用右軚駕駛,所以輸入外勞擔任巴士司機並不可行。鄧樂勤質疑,在極端情況,法例賦予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有權撤銷巴士公司的專營權,亦有權對違反條款的公司施以經濟懲罰,但黎以德指,經濟懲罰的條文從未曾動用。
鄧樂勤提及2012年柴灣道、去年深水埗及年初大埔的意外後,每次發生嚴重意外才推出補救措施和修訂指引,是「被動反應」,不會主動改善,即使在專營權的五年計劃,未有主動行使權力,對巴士公司引入提升安全的要求。黎以德不同意,政府的責任是出事後找出意外的原因,設法避免事件再發生,同時回應科技進步和公眾期望的轉變。
傷者到場旁聽方知非談賠償
鄧樂勤稱,近年巴士司機與乘客關係緊張,襲擊事件發生頻密,但巴士不設附例規管乘客行為。黎以德解釋,巴士是開放空間,如發生襲擊事件會交由警方執法,現已有多條刑事法例可作檢控。黎強調,加強乘客宣傳教育,比執法更加重要。
運輸署署長陳美寶下午作供稱,全港5900部巴士都須接受年檢及月檢,署方並會每日隨機抽查14輛巴士,委派顧問整天跟着司機行車,每年抽查1200名巴士司機作息時間,檢查司機駕駛時間有否超出上限。自大埔車禍後,署方與五間專營巴士公司成立的小組商討,制定劃一培訓標準,考慮加入對AQ及EQ的要求,預計七月完成檢討。
昨日聽證會有傷者及家屬到場旁聽,家屬原以為昨日是討論賠償問題,到場後始知是政策,旁聽約一小時後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