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近八成受訪市民「住得迫」

時間:2018-05-03 03:15:16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楊州報道:香港土地問題有幾嚴峻?團結香港基金最新的土地供應的調查發現,接近八成受訪巿民坦言「住得迫」,逾六成受訪者贊成發展如沙田般面積的新市鎮,另有約四成半人贊成在維港以外填海興建新市鎮。團結香港基金認為,本港未來需要逾9000公頃土地,參考過往興建新市鎮經驗,填海造地是最有效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

  四成支持填海建新市鎮

  團結香港基金委託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今年3月21日至28日,以電話訪問1002位18歲或以上香港市民,發現77.7%受訪者表示港人受「住得迫」問題困擾,當中35.7%認為解決居住環境擠逼問題非常迫切。45.3%人贊成在維港以外填海興建新市鎮,較不贊成的高出11.4個百分點,加上將環境影響減至最低的前提,則有47%人贊成填海。另外,46%人贊成在大嶼山東面發展人工島,較不贊成高出21.1個百分點。

  調查亦顯示,62.3%受訪者贊成需要發展如沙田般面積的新市鎮,當中59.2%認為只有一個沙田面積的新市鎮仍不足夠,需要兩個或以上,即7200公頃土地。調查結果反映市民渴求重推新市鎮計劃,更顯示政府的「未來30年需要4800公頃土地」估算遠低於市民期望。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黃元山(圓圖)表示,要改善港人的生活質素,必須尋求新的土地供應,估算未來需要逾9000公頃土地。他認為,最有效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是在維港以外水域大規模填海,參考過往興建新市鎮經驗均為填海,又指只要政府將環境影響降至最低,料將有更多人贊成填海。

  至於為何堅持填海造地,黃元山解釋,本港地勢較多斜坡,不易發展土地,但近年靠填海增加的土地少於一成,相反地勢較平坦的新加坡,藉填海增加近三成土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