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唱作需以《宜蘭酒令調》為曲,以中秋為題材
葉德平博士論文導師、北師大古典文學教授康震亦將為《小學生古詩遊》的簡體字版題字及作序,期望於今年順利出版。兩師徒均熱衷中國詩詞,並認為中國古詩可以開拓兒童視野、培養表達能力,對傳播傳統智慧有一定作用。
「意譯」取代逐字訓詁
康教授說,《小學生古詩遊》在譯註詩歌時,放棄傳統的逐字訓詁,也不追求字句的對譯,反而使用「意譯」方法,盡量把詩句的意境描繪出來。他說,逐字訓詁,反倒為孩子帶來更大的閱讀阻礙,故認為把舊時的意象表述出來,帶領孩子們慢慢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是他很欣賞的地方。
康教授覺得,中國古典詩詞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在小學教育佔據一個重要的地位,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形式,也是國民素養必然的組成部分。古典詩詞形式短小,富有韻律,便於記誦,特別適合孩子的教育,他建議家長為孩子選擇一些古詩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