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懿六歲時開始練技術體操,曾三度代表香港奪得全國技巧體操冠軍
很多人說,成功的人生須經歷高低起跌。今年20歲、就讀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系三年級的黃文懿,六歲起參加技巧體操,嬌小身子有驚人力量,能舉起兩名共170磅重的隊友。去年獲得第五個全國性獎項的文懿,被拋高、跌低無數次,即使受傷文懿也忍痛堅持,因她相信跌低過後會再次被拋高。/大公報記者 呂瑋宗(文、圖)
「朋友知我玩體操,問我係咪吊環、絲帶,我答是二至三人合作舉人、拋高,進行連串動態或靜態姿勢那類。」之後對方問:「咁係咪啦啦隊?」文懿說,技巧體操未列入奧運項目,每次只有兩至三人代表香港出賽。若以電影《家有囍事》中「巴黎鐵塔反轉再反轉」或雜技「疊羅漢」形容其動作,會較易明白。
重104磅 能舉170磅隊友
文懿高148厘米、重104磅,卻能舉起兩名共170磅的隊友,體力和鬥志不遜男生。六歲時,母親的朋友說她矮小、屬肌肉型,建議玩競技體操,即跳馬、高低槓、平衡木等。文懿嘗試過後發現自己不喜歡平衡木,八歲時轉投多變、冷門的技巧體操,不久更越過預備組,由青苗提升為精英隊成員。
文懿會自覺控制體重,不大吃大喝,為的不是自己,而是免隊友辛苦。「每次上課前要上磅,好有壓力!拍檔常說我好重,叫我快啲減肥!」起初她做「頂」的角色,即被隊友拋高,但11歲後因為身高和體重增加,教練建議她做「底」,參加女子雙人及三人項目。「自此我體會到隊友的感受,承受對方體重真的很累。」有些項目甚至要求同時承受兩位隊友的體重。文懿14歲起膝蓋受傷,狀態有如五、六十歲老婆婆。「醫生說軟組織磨蝕沒法改善,教練笑我是『雙膝青年』。」
受傷仍忍痛完成比賽
2015年文懿考香港中學文憑試,一度停練半年,考畢最後一科即參賽。當時她就讀跑馬地聖保祿中學,壓力不少,要兼顧練習唯有以雙倍速度溫習,缺席了所有朋友的生日會。文懿笑說:「其實溫書仲辛苦,成日坐。做完運動反而可專心讀書,提升成績。」2016年她又轉做「頂」,練習時佩戴護膝,但每次都要忍痛落地。最近參賽時,她因功課勞累,在賽前練習被拋起後後頸落地,仍忍痛完成小組比賽,並獲得冠軍。
練習時難免受傷。文懿憶述,有一次練壓腰(像電影《驅魔人》般身體向後「摺埋」)時拉傷,痛到飆眼水,但文懿沒有哭,她覺得痛是正常。這麼多年能堅持下去,只因有媽媽替她做「底」。黃媽媽雖然十分擔心文懿的身體,但一直都在她身邊支持着,「她每次來看我比賽,最近我受傷後她拚命找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