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兩地創科合作愈趨頻繁。香港科技大學過去八年,與佛山南海區政府合作發展半導體照明產業,近日再簽訂新的補充協議,由南海政府出資,在科大建立全新創新中心,並設立專項基金,資助科大人才進行研發,合適項目可獲高達300萬元(人民幣,下同)啟動資金,當局合共出資4700萬元。是項合作亦有助為粵港澳大灣區儲才。\大公報記者 趙凱瑩
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早於2010年資助科大成立「佛山市香港科技大學LED-FPD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協助推動南海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2012年落成至今,合共注資2800萬元。隨着合作協議年期屆滿,雙方再訂立為期三年的新補充協議,資助大學金額逾4700萬元,進一步擴展合作範圍。
搭平台助學生赴內地發展
科大率先於今年建立「香港科技大學南海創新中心」,由科大派專員營運。科大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教授李世瑋表示,創新中心為科大學生提供到內地發展的平台,主要收集港生具潛力的創科、創業理念,並將之推介到南海,「港生一過去就有200至300萬元資金,是香港無法給的支援」。
至於現有的LED中心,當地政府將提供全額租金津貼,為期三年,今年更會出資98萬元開拓技術轉移,協助中心成立為運營公司,將過去開發的半導體照明產品售予不同企業。
雙方並設立專項資金,未來三年,每年注資1000萬元經費,每年至少支持四個科技合作或人才團隊進行研發工作,範疇可涵蓋大數據、光電半導體、物聯網等,科大及其內地平台,包括LED中心、科大霍英東研究院及深圳研究院,都可以主申報單位或合作單位形式參與,或夥同佛山市南海區地方企業合作。
「港有人才 乏資金及市場」
李世瑋認為,雙方的合作關係,有助將技術轉移,與粵港澳大灣區概念不謀而合,「香港有人才和技術,卻缺乏資金和市場,內地正正能提供龐大市場和資金。」
他又稱,科大未來的戰略是為學生開通往內地的道路,目前已在深圳、廣州、佛山等地設立研究院,加上高鐵即將開通,即可達至雙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