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社聯倡「一校兩社工」紓學童鬱結

時間:2018-04-04 03:15:10來源:大公網

  圖:姚潔玲(左)指成年人應該幫助學生接受失敗,「人生是場障礙賽,失敗不可或缺。」\社聯供圖

  「我很努力,為什麼成績還是這樣?」「為什麼我不及其他人受歡迎?」學生經常遇上類似「煩惱」,久而久之會情緒波動,嚴重的更萌生自殺念頭,情況以名校為主的Band 1學生最為嚴峻。社聯一項專向駐校社工發問卷的調查發現,過去一學年,共有2321名中學生萌自殺念頭或有相關行為,其中37%來自Band 1學校;5945人出現暴躁、易哭、激動等情緒問題,Band 1學生佔40%,調查機構相信「勝者為王」氛圍是「禍首」,建議加碼至「一校兩社工」。專家建議家長應多引導子女學懂「接受失敗」。\大公報記者 湯淩琰 趙凱瑩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聯同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網絡,於去年七月至十月,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全港465間資助中學的駐校社工,獲419間的社工回應,佔全部有政府津助駐校社工服務的九成,數據涵蓋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由駐校社工處理的個案。

  調查顯示,由中學駐校社工跟進的個案有29726宗,當中近5945個為「精神健康個案」,即經駐校社工識別,持續出現暴躁、反叛、易哭或情緒波動而影響日常生活,其中40%來自Band 1中學;另有2321宗問題個案,駐校社工知悉學生曾表示有自殺念頭或計劃以及曾經自殺,其中多達37%個案來自Band 1中學。

  「勝者為王」壓力根源

  社聯總主任(兒童及青少年服務)姚潔玲表示,Band 1學生情況嚴重,相信與「勝者為王」社會氣氛有關。她說,Band 1學生普遍對自己要求更高,不僅是學業成績,更體現在課外活動、職務任命等多個方面,「有的學生本身成績不錯,但是做不到『更好』,或者有的學生認為自己不夠受歡迎,都會壓力『爆煲』。」她認為成年人應該轉變價值觀,幫助學生接受失敗,「人生是場障礙賽,失敗是不可或缺的。」

  乏生涯規劃 失動力

  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表示,Band 1學校競爭激烈,不少學生因不能接受失敗,出現鎅手等自殘傾向,建議學校調配更多資源,照顧有需要的學生。葉又指出,目前學校在生涯規劃上仍有不足,社會的出路不多,令學生失去盼望,「無盼望就無動力面對困難」,他認為政府及社會應為年輕人提供更好的前景,例如製造更多工種及機會,讓年輕人發揮所長。

  葉兆輝又稱,留意到不少雙職家長無時間與子女溝通,傾向以物質滿足代替陪伴,他認為政府應制定家庭友善政策,讓家長有更多時間陪伴子女,從而改善問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