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大生退學 投身創科創新天

時間:2018-03-28 03:15:26來源:大公網

  圖:譚海傑(右)開發的ClinicOne方案,讓病人掛號毋須排隊、打針不用帶針卡

  STEM在中學是校本課程,依賴老師指導學習並實踐科學理論。今年24歲的譚海傑卻相信科技知識不局限在校園內。當年他在文憑試後放棄選報「八大」,而是按照自己興趣報讀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的雲端技術高級文憑,以「GPA爆4」(即成績平均績點近滿分)畢業,並獲港大理學院取錄。其後他因得到創業機會毅然退學,開創一間有20名員工的科技公司,成功開發一套醫療科技綜合方案,讓病人掛號毋須排隊、打針不用帶針卡。就連當年的高級文憑老師也支持他,笑說:「創業不能等,因科技不等人!」/大公報記者 呂瑋宗(文、圖)

  「我自小對科技有興趣。」海傑2012年文憑試成績本可報選「八大」,然而他選報IVE資訊科技學科高級文憑,「我唔想太集中某一科技專業,IVE有關雲端及大數據技術的課程很新穎。修讀人數不多,上堂氣氛好好。」更有幸遇上「伯樂」─本港首批教授雲端技術之一的講師黃俊彥,他鼓勵海傑參加比賽,「千里馬」結果連續兩屆獲得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舉辦的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最佳學生發明(大專及大學)獎金獎。

  畢業後,海傑獲港大計算機科學系取錄,銜接二年級,不過他甚少留在課室,時間通通花在「上莊」。他成立了聯校大專計算機學會,舉辦多項大型活動。他獲獎後聲名大噪,結識很多科技及醫療界人士,成為日後創業助力。「很多年輕醫生對我說,想有新技術去改善診所運作,我便兼識協助開發軟件和系統。後來,有醫療集團找我開發一套大型醫療科技綜合方案,因為市場上沒有同類競爭者,我覺得機不可失,於是決定退學創業。」海傑退學後籌集了一筆六位數字的資金,成立一間公司並全身心投入開發。事實證明,海傑的選擇有其道理,公司創立短短一年已大致收支平衡。雖然沒有學位,但他做老闆後不斷進修由微軟、甲骨文等公司開辦的認證、保安課程,把新知識注入公司。

  患者病歷電子化

  他所開發的ClinicOne方案,讓病人用手機程式網上掛號看病、獲得取藥通知,毋須擠在診所輪候;護士可準確即時翻查醫生檔期,醫生又可快捷地透過雲端找到來診者的醫療、注射疫苗紀錄,透過視像向病人線上解釋體檢報告;甚至把X光機連接到數據庫,把資料即時傳給專科醫生。而不少醫生退休後,多年來親手為病人記錄的病歷自此消失,此技術可讓病人自主管理其醫療數據。

  這些產品並沒一個學位或課程教授,不過開發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及解難能力,可能是一個博士水平。縱使海傑已是成功的科創家,但表示心底仍想重返校園獲取學士資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