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讀城大首屆獸醫課程 女生:令我反思生命

時間:2018-03-23 03:15:21來源:大公網

  圖:劉穎嫻(左一)、鄭樂施(左二)、獸醫學院院長Michael Reichel、謝明懿(左四)及林雋希(前),在城大校園內與一比一的牛塑像合照

  【大公報訊】記者楊綺青報道:廿四歲的鄭樂施「自記憶以來,家中都有養狗」,曾幻想成為獸醫。不過,她在美國升學時,獸醫系收生率低、外來生難以入讀,最終放棄入讀獸醫系。及後回港從事金融工作幾年,發覺自己還是希望當一位獸醫,於是再入校園,去年成為香港城市大學獸醫學學士課程首屆十二個學生之一。

  鄭樂施透露,小時候的興趣頗特別,「喜歡train(訓練)自己的狗」,又會上網看些關於訓練狗隻的影片,愛看「國家地理雜誌」節目,了解不同動物的習性。不過,愛好大自然的她,在美升學時卻選擇就讀金融及精算系。

  精算師圓獸醫夢

  「那時因為開辦獸醫的院校不多,加上學費甚高昂。」她因此打消讀獸醫的念頭,在美國先後修讀金融與精算兩個學位。輾轉回流香港,從事保險公司的精算師兩年,發覺自己不喜歡,她說:「每日對着一樣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八、九小時,是一種吃力的事。」

  鄭樂施打算重報獸醫學院課程時,適逢城大去年開設這個六年制自資課程,她笑稱「時間剛剛好」,稱透過不斷摸索,「才發現自己的興趣在動物身上,我現在都有養導盲犬。」她認為,讀獸醫最大得着是更清楚動物的道德、福利是什麼一回事,從而帶出對生命反思。「動物是可以感覺到痛苦、壓力。在做每一件事前,都會想想這樣做對動物是否道德。」

初嘗解剖感覺神奇

  另一位同學謝明懿,多年前心愛的烏龜逝世。為了解心愛烏龜的死因,她當時就和父親一起解剖愛龜,並感覺到十分驚奇。「從未想過,烏龜的內部結構是這樣,人類的肺部是比較上面的位置,但烏龜的肺部則在中間,又一直以為烏龜的氣管是由軟性組織組成,但觸摸下去竟像膠管。」這樣小身軀可以裝起這麼多內臟,感覺到神奇,增加了她對動物的興趣。

  明懿表示,讀獸醫不單是醫治動物,更多的是反思一些社會的議題,例如可否在動物身上做實驗,更讓她從課本理論上跳出來,思考應如何對待動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