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盧校長從事幼兒教育工作近二十載,愛孩子的心始終未變,每個月都會抽時間與小朋友共晉「High High Tea」,藉此親近及了解小朋友
人們常說,孩童時期是最快樂、最無邪的人生階段。在深水埗浸信會幼稚園校長盧巧藍心中,幼兒是最具可塑性的。盧校長深信,幼稚園是兒童探索人生的開始,學校設計了一套校本生命教育課程,在課堂中加入戲劇元素,寓教於樂。每個月,她都會和校內的小朋友一起吃「High High Tea」,這是她親近小朋友、了解小朋友的時刻。小孩子的歡聲笑臉,令盧校長始終保持着一顆童心。/大公報記者 楊綺青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近二十載的盧校長,愛孩子的心始終未變。談及近期接二連三的虐兒案,盧校長神情凝重,直言「這是給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挑戰。」她稱,平日教會義工及老師會透過家訪、與孩子閒談,了解同學平日家庭生活,盡量避免不幸的事情發生。
盧校長笑言,親近孩子會令自己不容易變老,因為他們永遠有一顆童心,故很願意每個月抽時間與小孩共處。同學們歡欣及期待的面容,是盧校長每月舉行一次「High High Tea」的目的。
她稱,「High High Tea」不是那種只因學生生日,就給他們一個與校長「High High Tea」的機會。「我一直想拉近學生與校長之間的距離,令學生不會對校長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校長只會做校長的事,於是參考友校校長與學生的聯誼方式,在校長室與同學享用下午茶、閒聊一下,想到小朋友應喜歡吃一些糖果、小食、水果等,就想到「High High Tea」。
那,「High High Tea」如何在學生身上發揮作用呢?原來,每月參加「High High Tea」的同學,必須符合該月的「聖靈果子」德育主題,例如:愛人如己、自律、主動積極、幫助人等等,培養同學建立良好行為之持續性。每一個月,班主任會按照學生該月的表現,選出兩名符合該德育主題的同學,與校長共晉「High High Tea」。
角色扮演培養同理心
盧校長笑言,「我希望每一位學生在畢業之前都與我有至少一次『High High Tea』的經驗,讓我了解他們多一點,例如,上學開不開心、閒聊一下家裏發生的事情、平日與爸媽相處的情況等等。」
除了親親孩子心,舉行「High High Tea」外,盧校長更想寓教於樂,把戲劇元素融入教學之中。她舉例,有次講關於「拯救小海豚」的故事,老師與學生思考拯救海豚的方法,引導學生如何思考及學會思考。
學生會扮演故事中的小海豚及其他人物角色,利用「思路追蹤」戲劇形式引導學生認知海洋動物的特性、了解動物及人物的想法,說出感受,抒發情緒,學會同理心。
盧校長笑說,過程中,有一部分小朋友會創作出奇妙的方法,例如:「同海豚講要支持住,唔使擔心,我哋會好快救你㗎喇!又或喺海豚身上灑水,保持濕潤。」希望可啟發學生多方面思考,以具體行為呈現所學的成果。
此外,幼稚園亦致力提升學生的溝通表達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例如:學校會安排學生逛年宵市場,幾個同學分成小組,每人帶些錢,「湊分」在一起,同學一起商討在年宵市場中買些什麼東西,回校與全班同學分享,讓學生學習與人相處及溝通能力,也學習如何適當分配金錢等理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