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首個「智能泥石壩」去年六月起在荃灣深井新村的天然山坡試用 發展局Fb圖片
春天來了,雨季還會遠嗎?山泥傾瀉風險不容忽視,極端天氣下更險。不過鄭晴收到消息,邁向智能城市的香港,防山泥傾瀉災禍也同步「智能」。
土力工程處研發了「智能泥石壩」偵察系統,一旦有山泥衝擊泥石壩,系統自動響警報,有助當局即時掌握現場情況,加快處理事故。鄭晴聽聞,這套智能系統去年六月起在荃灣深井新村的天然山坡試用,今年雨季是首個大考驗,若一切順利,將擴至在全港的泥石壩安裝。
「智能泥石壩」系統包括無線衝擊感應器、信號傳送系統、監察系統等。泥石壩可阻擋約1200立方米的山泥,無線衝擊感應器因泥石撞擊,觸發雷射高度感應器和數碼相機運作,拍攝現場實況,量度泥石厚度,即時傳送資料到土力處。整個系統開發及裝置成本約163萬元,半年後中期檢討,最終目標是在全港安裝。
去年152宗 減三成
香港對抗山泥傾瀉經驗豐富,措施奏效,去年有152宗山泥傾瀉,較2016年的226宗下跌32.7%,較過去25年平均每年約300宗,減少50%。土力工程處副處長歐陽仁生說,香港地形陡峭,逾六成土地是天然山坡,另有六萬個人造斜坡,所以香港的山泥傾瀉「不可能是零風險」,更可能因城市發展、斜坡老化、極端天氣等,有潛在上升可能,提醒市民一定要保持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