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在京港生:對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信心十足

時間:2018-03-05 23:40:16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北京3月5日電(記者 唐川閣) 「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座談會」於5日下午在北京舉行,3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11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與65名「港青追夢神州之旅」參訪團的香港青年展開了面對面交流。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聯辦主任王志民亦出席了本次座談會。座談會中,代表委員們以及香港青年領袖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和成功經驗,並對新時代下,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潮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會後,幾位香港青年在接受大公網訪問時談了參加本次座談會的感受,並對計劃北上的香港青年提出了幾點建議。

 

「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座談會」於5日下午在北京舉行。/姚勇攝

  以下是接受採訪的內容: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碩士一年級的蘇靖然表示,相信未來香港青年只要抓住國家發展的機遇,都會有很好的成果。我們不一定要去創業,但我們一定要堅持創業精神,要有創新想法,不要把自己困在舒適區裡。談到對未來北上創業的香港青年有何建議,蘇靖然稱,要抱有開放的心態,去接受不同的事物,「我對將來打算來內地發展的香港青年很有信心。」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的大二學生盧煒媛表示,「未來確實有想在內地發展的想法,這次的座談會正鼓勵了我對未來的這個規劃。」她認為,如果香港青年想來內地發展,首先一定要親自來接觸內地的文化和環境,「因為我覺得真的是來內地親自生活過之後,跟香港理解的內地生活是非常不一樣的。」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系的大一學生黃銘珊對能參與這次座談會倍感榮幸,她對王志民主任講話中對香港青年提出的「積極」、「融入」、「堅持」這三個關鍵詞頗有同感,「這三個關鍵詞對我們現在的學生影響非常大,必須要有正面的態度去做每一件事,還有堅持的態度去堅持做完每一件事。」對於香港青年融入內地發展,她很有信心,「香港學生是有足夠的吃苦耐勞精神,我的建議就是他們要不斷地學習,不斷融入內地的生活方式,也要不斷去了解國家政策給予我們的優惠。」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大一學生張琳對本次座談會有兩點感受,第一點是感恩,「作為一名香港青年,我感覺自己很有希望,看到一片光明的未來,也會有很多機會等著我們去堅持去努力。」聽到座談會上很多青年領袖分享的成功經驗,對此她稱自己的第二點感受是「力量」,「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也希望自己今後也能去努力堅持。」她說。

  通過這次座談會,來自香港專業人士(北京)協會的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系的大四學生譚力榮直言受到很多啟發,「這麼多委員,一方面他們有分享他們的故事,另一方面還有他們處理事情時的經驗,就是要正面、要積極。」他對自己的未來做好了清晰的規劃,作為法學專業學生,他稱自己畢業之後想要留在內地做一名法律工作者,並對未來計劃來京求學或求職的香港青年提出了「要吃苦」、「要包容」的建議,「成功不是特效藥,是有一個過程的」,他說,「要先放下成見,再去探索、去考證。」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與金融專業的大二學生彭煒堅則稱這次座談會增大了他的見識和視野,王志民主任給他一種「文雅」的感覺。談到對香港青年的建議時,他認為,內地給香港青年提供了很多機遇和發展空間,「除了外在政策的助力,香港青年自己需要一種改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