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葉玉如倡建大灣區學術聯盟

時間:2018-03-02 03:15:26來源:大公網

  圖:葉玉如以科學家身份出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倡組建粵港澳大灣區學術聯盟,促進區內科研優勢互補,共同推動創科發展  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自然科學家通常給人不問世間事、埋首實驗室的印象,但在新一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中,專攻腦退化症研究的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葉玉如算得上另類。她近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建議組建粵港澳大灣區學術聯盟,以促進區內各地實現科研優勢互補、推動創科發展,並希望在政策上,促成內地與香港科學家聯合申請大型科研項目。她強調,除了繼續投身科研工作,相信新崗位亦有助科學進步,又寄語社會勿僅從「本地得到了什麼」的角度看待創科發展,否則將難以做出成果。/大公報記者 莊恭誠

  除了學術領域的傑出成就獲海內外高度認可,葉玉如多年來亦致力推動內地與香港的科研交流,包括「中國腦計劃研究」項目,以研究華人腦退化症個案和治療方法。過程中她更親赴內地醫院,在第一線了解病人情況。

  關鍵在於實現科學成果

  在葉玉如看來,兩地合作有助香港科研界獲得更多臨床經驗。不過她更認為,兩地科研互動的關鍵,在於實現科學成果、推動整體社會進步,而非計較成果來自何地。

  這樣的觀念不禁令人想起大疆無人機的例子。在科大萌生無人機研究目標的大疆創辦人汪滔,畢業後曾短暫進駐香港科學園開展研發工作,但最終把深圳作為大疆總部。有意見覺得,汪滔的「用腳投票」,證明香港無法留住創科人才,大疆出走是香港的重大損失。

  葉玉如卻認為,香港與內地在科研方面各有所長。就香港而言,優勢在於人才多、國際化程度高、科研基礎扎實,例如QS排名中,大灣區內五所排在前一百位的大學均來自香港,不過香港同時亦面臨學生因憂慮出路、不傾向修讀理工科的現象。

  至於內地,葉玉如以大灣區的深圳等城市為例,指當地創業氛圍更具吸引力,完善的製造業體系,亦令科研成果轉化的效率更高。她相信,若大灣區內各地能尋求優勢互補,必將在協同效應下實現一加一大於二。

  「大疆正是這種模式的成功例子。若無互補、合作思維,一切成果都是零,那才是香港、是所有人的最大損失。我希望大家以開放的心態,把目標着眼於創科發展和科研成果。」葉玉如亦提到,如今汪滔仍與科大保持緊密往來,雙方正籌備以大疆的經驗和平台,啟發新一代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

  葉玉如指出,返港工作二十多年來,親眼目睹香港的科研基礎愈趨成熟:以科學園為例,早年進駐的企業不多,如今則匯聚了五湖四海的人才,形成了良性機制與氛圍;香港現時亦有十六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夥伴實驗室、六間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分中心,而且涉及領域廣泛,香港下一步可借助這些平台,探討與內地的科研合作機會。

  助兩地科學家聯合申大型項目

  再加上迎來大灣區規劃的難得機遇,以及特區政府近年投入大量資源,葉玉如相信,香港聯合大灣區發展創科產業的時機恰到好處。

  談及即將開始的全國人大工作,葉玉如說自己作為科學家,很明白科研工作者所遇到的困難和需求,希望未來結合新崗位,以宏觀視角分析國家政策,並為科研工作者爭取更多政策配合和支持,例如幫助內地與香港科學家聯合申請大型科研項目,以整合人才、資金和技術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