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預算案遇上選票」這命題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廣府話叫「大纜都扯唔埋」,理論上預算案從不與選票有聯繫,現實卻是關係密切。正如昨日本欄所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是近年罕有的好預算案,基本上照顧了各階層的利益,同時讓中產有喘息機會;秉持了應使則使,投資未來理念的同時,讓不同階層市民分享政府的巨額盈餘。
一碗水難端平,即使財爺真的派錢,亦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中產認為,派一萬是杯水車薪,沒有十萬八萬解決不了問題;做生意的,當然希望不用交稅;基層人士,夢想政府將他們所有困難一次過解決。現實中,這可行嗎?任何人做財爺,不可能做到七百萬香港人一致讚好,這就是政治現實。
這份許多人都認為好的財政預算案,似乎一夜間變成低分數的預算案。問題的關鍵,是不同的政黨及政治人物,刻下悠悠萬事,「3.11」立法會補選選票為大。
財政預算案可以慢慢討論,尚要通過立法會各項程序,無法一時三刻通過。可是,「3.11」馬上殺到埋身。政黨自然會計數,哪類選票票源最多。金字塔的社會結構,白痴都知道基層選票比例最高,如何爭取基層選票?預算案給予他們一個爭取選票的機會,這就不難解釋昨日立法會上演一幕幕「義憤填膺」的戲。這就是「當預算案遇上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