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和西藥孰優孰劣,一直是爭持不下的議題。在出身於中醫藥世家的李應生看來,兩者相較有如龜兔賽跑,西藥可立竿見影,祛除病症,但病情或易反覆;中藥雖用時較長,但治本強身,可謂各有長短。
李應生的祖父是中醫師,父親亦經營中藥批發及零售,更於1920年創辦百成堂,耳濡目染之下,李應生深悉中醫的養生之道。「人之所以會得病,是因為體內出現失衡。」他說,人體具有自我痊愈機能,例如一般感冒即使不吃藥,也會自愈,而中藥便起了調理身體,加速達至陰陽平衡的功效,又笑言自己從小就很少看西醫,疫苗更是幾乎沒打過。
對於中藥和西藥的比較,李應生形容二者的藥效猶如龜兔賽跑,「西藥雖然行得好快,但中間病情可能有反覆,三日後會不會復發沒人知道,中藥雖然較慢,但之後可能一年都不會再病。」他進一步指出,西藥雖然立竿見影,但只是治標,即讓患者疾病的症狀消失,未必能根治疾病,「長遠而言,中醫藥的理論更有助於人體健康,因為它是治本更重於治標。」
李應生指出,如今很多人對中醫的定位很模糊,「到底是治病,還是保健、養老?」他說,沒有中醫希望淪為二等角色,都希望能夠在一線治病,而事實上,除了嚴重創傷急救,一般的疾病中醫都有把握能夠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