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馮瀚林報道:成立僅三年的團結香港基金,在《2017年全球智庫報告》「全球最佳智庫(美國及非美國)」排名第173位,創下香港智庫先河。該基金副總幹事及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圓圖)強調,智庫的角色就是以數據為本,講道理擺事實,推動社會討論,但更重要就是與社區人士溝通。「如果能夠將我們的政策建議與大眾社會溝通,得到他們的回應,同時推展工作,是我們重中之重。」
樂做橋樑促進各界交流
團結香港基金除入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主辦《2017年全球智庫報告》,更首次於全球「最佳本地經濟政策智庫」排名榜列第133位,而在「中國、印度、日本及韓國」智庫的排名,亦由2016年的第60位躍升至2017年的第53位。
黃元山指出,這些排名印證智庫在香港的重要性,而政策研究院亦會專注於四大範疇和一大關注,即土地房屋、醫療和老年社會、經濟發展,以及青年教育,以及科技創新、社會創新和藝術創新。他認為,智庫可以成為政府、政界人士、政黨、社區持份者的橋樑,「重點是能否發揮智庫能夠建議到有價值、長遠、整全、系統性和數據分析的研究。」
除了與政府保持緊密溝通,智庫與地區人士也要有緊密聯繫。黃元山稱,一般人以為房屋政策很艱深和複雜,但房屋政策相當切身。有一晚他去到彩虹邨解釋建議,現場有200多位老人家,平均年齡70至80歲,足足逗留了兩小時,反應踴躍。「這給我的體會就是,政策研究不是閉門造車,其實是一個與社會民生、地區人士息息相關的一些議題,因為表面上很學術性的東西,但其實落區後,大家都是很關心、很關注。這都是我們其中一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