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林奕華」藝團於二○一四年創作的《梁祝的繼承者們》,雖說是一齣現代音樂劇,但是編導林奕華貫徹其反傳統風格,將音樂劇的形式顛覆反轉。全劇以中國經典故事「梁祝」為切入點,引導觀眾透過藝術認識自我,了解人生。輾轉十年,這期間林奕華持續創作有關「梁祝」的現代版本,近期演出的《有一天我和祝英台去美術館》也許並非系列的總結,而是將「梁祝」故事帶得更遠。
承接以往的「梁祝」系列,《有一天》仍是以兩條脈絡作為演出結構:年輕人到美術館體會文化傳統;導師引導年輕人認識自我。《有一天》另有一層特別意義:十年前曾經參與《梁祝的繼承者們》演出的其中六位演員,是次繼續參加《有一天》的創作和演出,另加上三位較年輕的新一代演員,《有一天》便展現了藝術傳承的效果。
「非常林奕華」的製作一向不以傳統敘事方式述說故事,「梁祝」的設定角色既是引子,亦是觀眾的直面鏡子。《有一天》的上半場透過「梁祝」的身份和關係,反映了現代人身處高科技和資訊爆炸的年代,如何迷失自己,從而需要重新追尋自我。上半場好些歌曲都是諷刺現象,「窮得只剩下錢」、「有多久沒進電影院看戲?」歌詞讓觀眾反思當下生活。我觀看的首演場次,上半場的內容有點過度充實和凌散,但也是林奕華常用的舞台技法,藉此鋪排下半場的深情感觸。張國穎演唱的歌曲《思念總在忘記後》情深款款,令人魂牽夢縈。阿超現場的自彈自唱,亦將舞台氣氛帶到極致。
《有一天》的展現形式能與年輕觀眾的品味互相配對。葵青劇院演藝廳的舞台表面空曠,黑布幕形成的幾何背景卻能配合不同投影錄像,散發美術館的藝術氣氛。大部分歌曲都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編曲版本,由演員輪迴演唱,就像人生的兩面,可悲可喜,亦樂亦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