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於今年以來,已經三次公開緊急呼籲,指血庫極度短缺,但每天捐血人數從未達到1100人的目標。據中心過去估計,氣溫低於13℃、14℃,捐血人數便下跌10%至30%不等。
老人專科醫生佘達明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近半年已出現缺血問題,在私家醫院,有慢性疾病引致貧血患者「攞唔到血」,改用其他治療方法,例如慢性腎病致貧血,過去患者是直接輸血,現時是打「補血針」、即造血激素刺激骨髓造血,但康復速度慢過輸血,「打針要用三、四個月,先達到輸血的(康復)程度」。
人口老化是引致血液供求不平衡的「元兇」。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養和醫院血液科中心主任梁憲孫向《大公報》記者稱,「老人家病痛多,例如骨髓病患者,就有超過一半是長者」,輸血需求隨之增加,而且科技進步,以前有些手術,六、七十歲的患者因為年紀太大而不做,「而家八、九十歲都有得做(手術)」,而大部分手術均要輸血。醫院管理局2016年數字顯示,公立醫院有62.9%的紅血球是用於60歲或以上的長者,單是80歲以上長者已用28.2%紅血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