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鬧市拆彈!香港拆彈專家最近有點忙

時間:2018-02-01 15:42:16來源:大公網

大公文匯全媒體製圖

  香港鬧市二度上演「拆彈風雲」!繼1月27日灣仔會議道及杜老誌道交界處的港鐵沙中線地盤,發現重1000磅的二戰時期炸彈後,上述地址昨日(31日)再現同款炸彈。拆了又拆,香港警隊的拆彈專家最近真的有點忙!

1月28日,爆炸品處理課人員通宵拆彈(警方圖片)

  1月27日發現的炸彈,警方爆炸品處理課(EOD)幾乎全員出動,奮戰了足足26個小時進行拆除。最終成功安全拆除,無造成任何人命或財物損傷。

  當中負責近身拆彈的外籍炸彈處理主任盧秉善更適逢生日,結果拆炸彈當拆禮物,過了一個極具危險刺激的生日。

  而31日發現的炸彈,發現地點距上次僅30米。和上次相同,這枚炸彈也是二戰時期美軍空投的ANM65型炸彈。長145厘米、直徑45厘米,重達1000磅。

31日發現的炸彈(警方圖片)

  不同的是,這枚炸彈的引爆裝置已經嚴重損壞、較不穩定,加上炸彈需維持固定,因此比上次需要更多時間處理。而近日的陰雨天氣,也給拆彈工作增加了困難。

警方安全完成炸彈處理工作(洪少葵攝

  歷時24小時,今日上午11時,警方終於安全完成炸彈處理工作。受影響的道路及大廈陸續解封,天星小來往尖沙咀及灣仔的渡輪也逐漸復航。

警方安全完成炸彈處理工作(洪少葵攝

  五日內掘出兩枚戰前炸彈,拆彈專家們也是兩度出動拆彈。作為奮戰在拆彈排爆第一線的工作者,他們除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外,更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一名合格的拆彈專家,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拆彈專家緊張有序地進行拆除工作(警方圖片) 

  爆炸品處理課成立於1972年,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主要責任為爆炸品處理、防範生化輻射、檢查子彈及爆炸品的儲存庫及設施,以及銷毀等。

爆炸品處理課人員將空彈殼搬離地盤資料圖片

  所以想成為一名拆彈專家,必須先投考加入後備爆炸品處理小隊。擁有機械工程學及其他理科資歷會有優勢,曾經駐守警察機動部隊者也會獲得優先考慮。

拆彈專家對27日發現的炸彈進行拆除(警方圖片)

  通過為期3日的遴選,投考人會接受為期6周的訓練及60小時的實習。之後會接受為期兩周的炸彈處理員執照考核課程。每年舉行的整個遴選過程,通常有80%至90%投考人被淘汰。

2014年,北角渣華道發現炸彈,拆彈專家展示被引爆銷毀的炸彈碎片資料圖片

  經過淘汰率極高的層層篩選,考到炸彈處理員執照,才能夠加入後備爆炸品處理小隊。然而,成長為一名真正拆彈專家的道路,其實剛剛踏上第一步。爆炸品處理課人員全數由後備爆炸品處理小隊中提拔,因此,只有在工作中表現出色的警員,才能加入爆炸品處理課。

爆炸品處理課的警員們(2014年)資料圖片

  拆彈專家們兼負的任務責任重大,除24小時隨時待命之餘,更需確保每次拆彈過程絲毫不差,保障安全。他們為香港市民解決了一樁又一樁隨時可能爆發的隱患,讓香港變得更加安全。

  五日連拆兩巨彈,每次工作超過24小時,對這群默默服務着香港的無名英雄,我們應當致以最高的敬意,並說上一聲:辛苦喇!

大公文匯全媒體製圖

  戰時日海軍基地 被轟炸遺啞彈

  戰時炸彈儼然成為「隱形危機」。這都是日軍侵佔香港的遺禍。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鄭寶鴻表示,香港淪陷後,盟軍戰機三度轟炸港島多個日軍據點,包括中上環、灣仔、銅鑼灣等,其中一次是轟炸金鐘附近的海軍基地,正是在沙中線會展站一帶,相信部分炸彈落入海床未有爆炸,不排除工程未來會繼續挖掘出戰時炸彈。

在警員協助下,上班族有序疏散(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鄭寶鴻說,戰時灣仔告士打道是海軍基地,停泊不少日軍戰艦。以美國為首的盟軍自1942年10月開始多次空襲維港兩岸的日軍據點,包括油庫、船塢及機場等軍事設施,投下大量炸彈,部分未能擊中船艦,落入海床未有爆開,之後的填海更是將炸彈深埋,直至沙中線工程將其挖出。

大公報製圖

  鄭續稱,日佔時期,盟軍投落了多少炸彈、有多少未爆炸,如今實在難以估計,不排除未來還會繼續挖掘出戰時炸彈。

警方成功拆彈(洪少葵攝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暨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主任李浩然推斷,炸彈深埋十呎地下逾70年,部件應已老化,正常爆炸的可能性不大。但他指出,愈重的炸彈,危險性愈大,因內藏液體炸藥較多,炸彈內的液體炸藥隨年月的洗禮,漸變得不穩定,由於被泥土覆蓋,炸彈遭撞擊的機會較少,誤爆機會較微。李浩然相信,警方可及時處理戰時炸彈的威脅。

  (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