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批浸大學生日前往語文中心「佔領」八小時,並以粗言辱罵教職員。幾位江蘇省政協委員指事件令人痛心,建議在南京建國教基地,助港青深入了解內地
浸會大學「抵制普通話」和辱罵教師鬧劇不僅在本港掀起軒然大波,在內地亦引發廣泛關注。在南京舉行的江蘇省「兩會」上,多位委員代表主動談及這一事件,批評鬧事學生表現令人痛心,並建議在內地建立大型國情教育基地,以加強對香港青少年的國情教育。出席的浸大協理副校長卞兆祥斥責鬧事學生態度非常惡劣,校方雖已勒令暫時停學,風波卻仍未平息,問題值得深思。/大公報記者賀鵬飛南京報道
身兼江蘇省政協委員的浸大協理副校長卞兆祥表示,浸大開展普通話教育本意是希望學生多掌握一項語言技能,方便學生畢業後可能與內地交流合作。而且從實施情況來看,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順利通過考試,十年來僅有五名學生不及格。誰知實施多年的這一舉措,竟遭少數學生誤解,並被用來挑起事端。
停學未息風波 值得反思
卞兆祥斥責鬧事學生態度非常惡劣,雖已被停學,但風波仍未平息,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值得深思。
「浸會大學學生這樣很令人痛心,與『文革』無異。」兼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校董的並豐集團董事長黃炯強認為,香港很多青少年對國情和歷史缺乏認識,應該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工作。
卞兆祥又強調,大學生容易被人利用,因為很多時候他們掌握的信息不全,又缺乏判斷力,所以必須進一步加強國情教育,讓他們了解內地的真實發展情況。
蘇港青年交流促進會會長何宇磯指出,香港近年社會亂象頻生、爭議不斷,「港獨」冒起更嚴重影響校園生態。縱然青少年國情教育活動日益頻繁,但是還有一些地方可再加強。例如多年來兩地交流、實習活動的主題、時間各有不同,但沒有一個集中場地,很多成功的活動都欠缺了連續性。
籲沉浸式體驗代單向灌輸
同為江蘇省政協委員的何宇磯和田啟文專門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在南京設新型青少年國情教育中心,以受眾訴求為先決設計方針,從以往單一的「單向灌輸、參觀革命重地」的模式,演變為提供一個「Immersive Experience(沉浸式、投入式體驗)」的國教基地,打造一個令受眾樂而忘返,與內地朋友深度交流的環境。
他們建議在南京設立國教基地,因南京對於香港擁有不可取代的歷史意義。何宇磯說,這一平台不是單方面的學習場所,更應方便香港與內地青少年相處交流,以同儕感化受眾。同時,平台還應為香港青少年在國內找工作、居住等方面提供指導和協助。
另外,何宇磯認為,國情教育對象除了大學生外,也應以教師、中學生為重要對象;建議的平台設施、內容也應一併考慮對他們的吸引力。如果這些元素規劃得宜,香港各學校的出國遊學團也可部分轉移至江蘇,不但能提高國情教育的效力,也能減輕家長們的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