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新聞博覽館主席陳祖澤 館方提供
【大公報訊】正在籌建的香港新聞博覽館,預計今年12月初開放,屆時將免費予公眾入場參觀。這項前身為上環必列啫士街街市的活化項目,場館的翻新工程接近完成,外圍城隍街的垃圾站已經拆除,並重整了樓梯。館方於近日簡介會透露,設計團隊將隨後進場安裝各項展覽裝置,預計今年第四季度竣工後向社會開放。
將記錄香港奮鬥檔案珍存
新聞博覽館地下展廳入口,以必列啫士街原街市入口規劃。廳內擬設多個專區,展示香港報業的發展,電台、電視及網上新聞的演變。初期開放,或設四川「5.12」大地震展區,再現香港記者2012年進入四川災區的採訪歷程。新聞博覽館主席陳祖澤說,「希望能將這些記錄香港奮鬥史的新聞檔案珍存下來,成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館內將設新聞體驗區。觀眾可以進入電視演播室體驗當主播,在新媒體互動區體驗「似上太空」般的新型資訊傳播。在一萬呎上下的細小地方,感受香港傳媒由四十年代起報紙的繁榮,到之後廣播、電視和新媒體的一路興起。最緊要的是,讓更多的人知道香港傳媒人的打拚。新聞教育基金主席陳淑薇說,香港記者「最識學,學得快,學後再畀人識。」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一大動力。
由必列啫士街向巴甸街出發,曾是香港開埠以來,多份報章的發祥地。《南華早報》、《華僑日報》和孫中山先生參與創辦的《中國日報》等都在這一帶誕生。至今還保留有經營了超過三、四十年的印刷廠。館方又稱,香港各種報章的保存比較完整,有些40年前的電台錄音帶已經失散,希望有收集的熱心人可以捐出,尋回失落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