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鄧澤棠先生與希望小學的孩子們在一起 圖片來源:張丹丹提供
香港各界善心人士心繫家國,對內地貧困地區的援助從未間斷。中聯辦廣東聯絡部張丹丹近日在中聯辦員工專欄撰文,談到自己與已故香港海港運輸業總工會原副主席鄧澤棠的結緣,便是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廣東陽山縣大崀鎮的扶貧工作。
張丹丹在文中憶述,當年廣聯部承擔大崀鎮的扶貧任務,引薦香港各界社團人士參與扶貧和希望工程,多年下來,新建、擴建希望小學20餘間,資助貧困學生數百名,累計捐資1000多萬元,其中棠叔個人亦捐出20多萬元。
張丹丹說,棠叔堅持捐資助學20多年,即使陽山後來摘除了貧困帽子,年過六旬的棠叔依然每年數次奔走在陽山的山道上,而當時因交通不便,僅單程就需九個多小時,但棠叔以自己的身體力行,帶動並影響了眾多的工友和年輕人。
張丹丹在文末指,這一次次的到訪,一筆筆的捐款,都被老校長記錄整理,印成了一本紀實錄,成為教育學生與後代永遠銘記感懷香港同胞愛國情懷的寶貴教材。
對此,張丹丹有感而發,「誠如大崀鎮人民政府的唁函所說:『他(棠叔)為山區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山區貧困面貌的改變,為孩子用知識改變命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