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學障生立志做社工助同路人

時間:2018-01-18 03:15:33來源:大公網

  有不少學障生家長問我如何發掘孩子的強項,我有時也難以解答,因最了解孩子的應是家長。其實,發掘孩子長處就是認同孩子的能力,需付出愛和耐性。雖說學障生可能在藝術、運動、科學等方面具天賦才能,但每個人都是獨特,亦可能在說話、社交技巧等方面表現優秀,家長不必局限於發掘某幾類常見的才能。

  讀者們也許知道我是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簡稱:學障協會)的義工,最近當選了協會的副主席。在協會20周年會慶時,我認識了當日擔任司儀的會員——吳以德。他今年20多歲,正就讀社工系,他的正面、積極思想,實在值得跟學障生的家長分享。

  請給予孩子多點愛

  以德分享其學障情況時,不忘感謝父母一直支持及愛護。他小一時被發現有讀寫障礙,初時家人對此不太了解,十分擔心。「但父母愛錫我,願意花時間與我溫習。我記得爸爸當時辭了職,花了半年至一年時間全職照顧我。他跟我在彈床上一邊跳、一邊溫習,幫助我記憶。」即使是小時候的溫習片段,以德仍歷歷在目。「我記得小時候很難安坐着溫習。我與普通小孩不同,溫習時一定要站起來或郁動身體。除爸爸外,媽媽也很支持我,放工後馬上陪伴溫習,又帶我出外玩耍。」以德感謝父母為他找到一所有愛心的學校,最記得有位中文科老師沒嫌棄他語文程度差,沒將他標籤為懶或差學生,在課餘時間幫他溫習;又注重其個人成長,讓他在充滿愛的環境中發展。

  以德坦言,即使長大後仍未解決讀障所帶來的學習困難,卻沒因此而放棄。他已找到自己的興趣,喜歡處理人際關係的工作,希望畢業後成為社工,幫助其他學障孩子。以德說:「我見到很多家庭未必如我般幸運,心底有份幫助他們的情意結。」

  若你正為學障孩子的學業成績煩惱,大可參考以德的例子。請給予他們多點愛,如一起到公園玩;請暫放下課本,不必執著成績表上的分數。當他長大後,會感激你對他的愛與包容。教導時若感到困惑,請到學障協會查詢。協會將推行「沿途同行家長支援及教育系列」活動,為學障家庭提供培訓及輔導。活動即將接受報名。

fb.me/kwanpapaeric 關鏡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