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楊州報道:本港末期腎衰竭病人主要用腹膜透析(俗稱「洗肚」)治療,若有腹膜炎等情況,便要轉為血液透析(俗稱「洗血」)。伊利沙伯醫院過去十年,訓練97名病人學會夜間家居洗血,67名病人現仍接受家居洗血。院方表示,家居洗血讓病人有更佳體力應付日常工作、改善貧血,三名病人更因洗血改善健康,成功生育。有病人稱,從洗肚轉為洗血,要學習使用機器,亦需家人協助和支持。
伊院研究顯示,接受夜間家居洗血一年後,80%病人能全職工作,較芬蘭的44%高出近一倍。70歲的盧先生於2008年患末期腎衰竭,初時洗肚,但因有併發症,轉為洗血,醫護人員擔心他不懂操作儀器,且家居洗血對環境要求高,家裏須保持清潔。盧先生之後學會操作洗血機及自行打針,太太亦會協助其使用儀器,並於一年後重新工作。
伊利沙伯醫院腎科副顧問醫生黃浩聲表示,病人需受訓兩至三個月,學習操作洗血機、自行打針等,每月開支包括購置針筒、生理鹽水等約1000至1500元,不需戒口,毋須服用降磷丸。目前伊院有五名病人輪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