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12月5日訊(記者邵淑芬)經季節調整後,11月份日經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7,高於10月份的50.3,顯示私營經濟體的景氣度再度回溫,惟最新指數值仍低於歷史平均值。IHS Markit 首席經濟師 Bernard Aw 表示,11月份PMI數據顯示增長勢頭重現,香港私營企業朝正數值方向步入年終。
Bernard Aw續稱,產出增長繼10月份大致停滯後重回升軌,而分類指數亦顯示企業預期生產需求增加,故正積攢投入品庫存,採購活動增至10年來最頻繁,前置生產庫存進一步累積。不過,他指,儘管海外需求回升,尤其是內地需求,但仍不足以抵銷本地需求疲軟的影響 ─ 新業務總量連續兩月下跌。另一方面,企業對未來一年前景依然看淡。除銷情不振外,企業的利潤繼續受壓,因而拖累就業前景及資本投資的增長。
隨產出增長回升,香港私營企業的經營環境於第四季中段略見好轉。整體新訂單量雖仍下滑,惟內地銷情回溫。就業水平持續數月的下行走勢至11月份靠穩,而企業亦增加採購,累積更大量的前置生產庫存。成本壓力持續上升,部分原因是港元匯率偏弱,導致產出價格再度調升。此外,企業對未來12個月的業務前景依然看淡。
11月份的客戶需求持續表現疲軟,調查數據顯示本地市場是銷情不振的主要來源。儘管內地需求上升,但整體新訂單量卻連跌第二個月。調查資料指,銷情下滑乃由於競爭劇烈及建造工程減少。與此同時,內地新業務在連跌兩月後出現回升。內地訂單增加,為經營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持。繼10月份大致停滯後,產出量於最近一個調查期微幅回升。
銷售雖然下跌,企業卻加碼採購。採購活動激增,增長率錄10年最高,前置生產庫存水平亦隨之上升。庫存累積幅度錄7月份以來最強勁,也是16年來最大增幅之一。成本負擔雖然加重,但由於競爭劇烈,企業僅溫和調高售價。11月份調查數據顯示,私營企業對未來12個月的生產前景仍未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