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楊綺青報道:葵涌、荃灣兩區爆有味食水事件,有學者表示,飲用「有味水」可能對身體有潛在風險。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黃煥忠教授稱,食水污染可能有多種原因導致,不一定是配水庫的問題。他又稱,假若是配水庫的的水質受到污染,水務署可用清潔或排洪的方式淨化水質。
水庫倘污染 稀釋排洪淨化
黃煥忠表示,所謂清潔的方法是先抽取水質樣本檢驗,再根據污染物濃度進行稀釋;而排洪的方法是用新一批水沖走一批懷疑受污染的水,但用排洪方法,會浪費大量食水。另外,假若儲水及送水系統外露,有人不小心把化學物質掉進水管內,亦有可能會污染鄰居的水質。黃亦表示,居民如果飲用過有味水,可能會對身體有潛在風險,但目前仍未知悉「有味水」含有何異物,暫難評估對身體造成的影響。
水資源及供水水質事務諮詢委員會主席陳漢輝則估計,有異味的食用水未必對人體造成嚴重損害,但市民應停止飲用。假若發現家中食用水有類似情況,應盡快向水務署舉報。他指水務署會抽驗水樣本,進行毒性測試,以了解食用水對人體有否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