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就修訂初中中史課程展開第二階段諮詢,課程綱領將首次加入中三須教授基本法制定元素。諮詢稿按教師早前建議,在課程加入部分衰亡亂世的內容,及調整課堂時數。教育局官員說,中國二千多年朝代歷史難以鉅細無遺涵蓋,包括部分政治議題,課綱只會提供框架。局方又向教師澄清基本法條文毋須逐條教,有中史科老師認為,香港歷史大多涉及基本法,加入課程,做法合適(見另稿)。\大公報記者 張月琪 唐曉明
非要求逐條條文教授
修訂初中中國歷史及歷史課程專責委員會去年就初中中史科課程展開首輪諮詢,經過一年餘整理,教育局由昨起至11月底進行第二階段諮詢,其後至明年中旬將參考收集到的意見而修訂,預計最快在2020/2021年由中一級起開展新課程,逐級落實。
根據諮詢文件,委員會建議中一學習內容,涉及隋唐時期的香港、屯門作為南方海路交通重鎮的地位;中二會學習宋元時期、香港經濟發展概況,及於清朝遭英國割讓的歷程;中三課程則涉及香港淪陷及抗日活動、中英談判歷程、基本法的制定及特區成立。就基本法課程,有出席諮詢會教師引述局方說,並非要求教師逐條基本法條文教授,鴉片戰爭與香港主權有關等內容,都可視為基本法教育的相關課時。
設延伸部分 增教學彈性
另外,委員會建議設置延伸部分解決教學內容太多問題,教師可按教學進度、學生能力和興趣選擇是否教授,或協助學生自學。納入延伸部分的內容包括越王句踐、孔子、邊疆民族政權與宋室和戰的概況,及比較改革開放前後人民生活轉變。文件亦列出選教課題供教師選取,以唐代為例,教師可於婦女生活面貌、玄奘西行與中印文化交流或與周邊國家、民族的關係中,三選一教授其中一個主題。
調整課時比例 文化史大減
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陳碧華表示,於第一階段諮詢中,有七成多教師認為課程內容太多,而政治演變、文化特色及香港發展的課時比例不合適,故加入部分衰亡亂世的內容,及調整課時比例。根據諮詢稿顯示,課綱加入了秦朝滅亡的原因、漢朝的瓦解及唐的衰亡。課時比例方面,初中76%課時教授政治演變、14%教授文化特色,香港史部分則維持佔10%,大大減少了文化史的比例。
對於學界關注近現代史的敏感課題將如何處理,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表示,課綱只會提供框架,未計及中華文化,二千年歷史難以鉅細無遺放進課綱,但強調會專業處理,部分政治議題亦未有說明不能編入,不會「寫到死一死(硬繃繃)」。她強調,學習自己國家歷程就被視為「洗腦」是不公允的,盼外界不要將政治角度套於課程上,否則課程會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