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林鄭月娥兌現競選承諾,邀請青年加入多個政府諮詢委員會,為政府施政提供意見 資料圖片
特區政府提出招聘青年加入改組後的中央政策組,以及邀青年自薦加入政府的諮詢委員會等措施,聽取青年意見,但有反對派卻將之抹黑為「收買人心」。昨日多名青年代表及教育界人士指出,有關措施對青年是難得的機會,可為青年的論政水平增值。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劉鳴煒指,政府及青年要加強溝通,民生議題的討論空間較大,希望政府高官不應抱有家長式管治的態度,而青年亦不要以為自己「大曬」。
大公報記者 文 軒
昨日在港台節目《城市論壇》上,學聯前副秘書長岑敖暉聲稱,對青年人加入政府有發揮空間有所保留,又指現時已是「威權時代」,青年不可能有分享權力的機會。民間青年政策倡議平台幹事何詩慧亦附和稱,中策組改組後仍是「政治花瓶」。
公民教育委員會成員鄧飛反駁指,參與政策的過程就是一種鍛煉,能為青年的論政水平增值,而今次青年有加入政府的機會更是「破天荒」。他強調,信任非常重要,「如果一開始就覺得是政治花瓶的話,做什麼都沒用。」還不如在加入政府之後,通過自己的行動改變這一狀況。
最需要創新而非抗爭
新民黨政策總裁袁彌昌亦認為,政府需要長遠人才儲備,青年應盡量利用這個機會,要有勇氣走入建制,目前最需要創新而非抗爭。他說,政府在吸納青年方面,已從行政方面逐漸轉移到政策方面,足見其在進步,青年應更放開一點。
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劉鳴煒則在無綫電視節目《講清講楚》中表示,相較於政改、高鐵「一地兩檢」等政治議題,政府在民生課題上予年輕人的討論空間更大,建議年輕人集中改善可控範圍內的事情。不過,他亦強調,在絕大部分政府課題上,年輕人並非唯一持份者,「難聽點說青年人並非『大曬』,很多課題不是只有青年人有話語權。」至於研究員或持不同政見,他認為,不會影響研究過程,因為真正的研究員要保持專業、放下政見,以理性成熟態度進行研究。劉鳴煒亦指出,政府高官不應抱有家長式管治的態度:「政府應該保持開放、開明態度,不合聽或明知道跟現政府有出入,都應該聆聽、辯論,不應像家長式,這樣不可以,算了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