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伍潤博(右)與合夥人邵文博在使用自己研發的手搖磨豆機。\受訪者供圖
國家《「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明確提出,「強化創業帶動作用,放大就業倍增效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更將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列為區域協同重點方向,通過政策疊加、資源整合與制度創新,建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全方位支持體系,為港青在內地創新創業締造「天時、地利、人和」的獨特條件。
香港青年創業家憑藉其國際化視野、創新思維與專業能力,實踐「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為兩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是推動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港青伍潤博將愛好變成專業,瞄準內地精品咖啡文化的龐大市場,以手搖磨豆機研發作為創業起點,其初創項目成功入駐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他創製AI咖啡機打下穩固基礎。\大公報記者 帥誠廣州報道
雲南咖啡產區的青山綠水間,咖啡樹茁壯生長,宛如綠色的海洋;江蘇昆山的烘焙工廠內,現代化設備高效運轉,濃郁的咖香在空氣中瀰漫;北京中軸線的胡同裏,遊客們手捧拿鐵,品味着傳統與現代的和諧交融;在「Z世代」青年的手機屏幕上,咖啡化作時尚的文化符號……絢爛春日裏,這些場景猶如平行時空,共同繪出中國咖啡經濟的生動圖景。
咖啡,這一曾經的「舶來品」,如今已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完成了從「被質疑的苦水」到熱銷飲品的華麗轉身,形成「從種子到杯子」的閉環產業鏈。數十載春秋,中國咖啡經濟歷經市場培育、業態更新與價值躍遷的成長過程,走出了一條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上升曲線。咖門與美團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內地咖啡門店數量約16萬家,人均年飲用咖啡增至16.74杯,咖啡產業規模達2654億元(人民幣,下同)。
為了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咖啡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品類供給更加豐富多元。以社交為媒,咖啡文化愈發繁盛。咖啡杯、烘焙甜點、咖啡文創等周邊產品深受追捧。精品咖啡文化影響力不斷擴大,關乎與手沖咖啡品質息息相關的專業磨豆用品,變成炙手可熱,港青伍潤博創業「頭炮」鎖定為小巧手搖磨豆機,承載着宏大的商業擴充計劃。
拆機器逛展覽 深入了解市場
近年國產咖啡品牌迅速崛起,連鎖門店開滿大街小巷,走在路邊隨時都能買到一杯物美價廉的咖啡飲品,讓港青伍潤博在內地讀大學期間就深刻感受到內地咖啡文化的繁盛。從咖啡豆品種的不同風味到咖啡沖調器具的選擇,再到手沖工藝的差異,咖啡的可玩性和多元化市場很快讓他沉浸其中。「咖啡對於大眾來說就是一種普通飲品,但深入去了解後,會發現咖啡有很多值得鑽研和學習的地方,這也是讓我感興趣的原因。」在鑽研咖啡的過程中,伍潤博逐漸誕生了進入咖啡行業創業的想法,但他也明白,喜愛咖啡和把咖啡作為創業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在沒有充裕資金和知名度的情況下,要想白手起家,就得另闢蹊徑。「特調咖啡還處在剛剛興起的階段,市場潛力很大,所以我們計劃從特調咖啡製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磨豆機這個細分賽道入手。」2024年7月從學校畢業後,伍潤博與在北京咖啡展上認識的合夥人邵文博一起創立了邁博華創(廣州)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開始了把愛好變成工作的創業之路。
要做出消費者真正需要的產品,首先要對市場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在咖啡文化日益興盛的內地市場,咖啡市集和咖啡展覽在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伍潤博在半年時間裏參加了北京、廣州等多個城市的咖啡展覽,通過現場品嘗咖啡、觀看手沖工藝和研究不同的咖啡設備,了解最新的潮流趨勢;除此之外,伍潤博與合夥人還購買了市面上多款不同品牌的磨豆機,將它們一一拆解,研究不同零部件的材質和功能,找出其中的優點和不足。
磨豆機入手 逐步爭取認可
在兩人的不懈努力下,他們於2024年末終於設計出第一款高端手搖台式磨豆機產品,這款有着保齡球光澤漆面,形似棒棒糖的設備具有可調研磨(咖啡粉粗細)度、體積小巧、可拆卸零件便於清洗等功能,已取得國家外觀設計專利證書。「手搖磨豆機只是我們的開端,接下來我們希望能在產品得到市場認可後,繼續研發自動磨豆機,並將AI智能融入其中,研發出能夠聽懂使用者精細化要求的智能咖啡機。」伍潤博表示,內地有龐大和多元的咖啡消費群體,他們將立足大灣區完備的供應鏈和研發資源,進行針對咖啡的AI語言大模型訓練,希望能夠早日研製出理想中的AI智能咖啡機,讓機器人替代人工沖泡出一杯杯風味獨特的特調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