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天文台長:「天鴿」靠近20公里 威力等同「溫黛」

時間:2017-10-26 03:15:12來源:大公網

  圖:「天鴿」襲港當天引發罕見風暴潮,杏花邨大浪湧岸,水位及腰

  【大公報訊】記者趙凱瑩報道:天有不測之風雲,強颱風「天鴿」早前在香港成為十號風球,天文台台長岑智明表示,只要「天鴿」向香港再靠近20公里,威力便等同「溫黛」,後果不堪設想。他形容香港這次無受太大影響是「好彩」,但全球氣候變化,天氣不可預測,「總有一次會中」,呼籲市民勿掉以輕心。

  引發50年一遇風暴潮

  岑智明昨日出席科學園講座時透露,「天鴿」襲港前,他已向同事預告「可能要出去講『溫黛』再來」,同事都不禁擔心,幸好香港與「天鴿」搏鬥40小時後,最終影響不大。

  他稱,若「天鴿」接近本港多20公里,「分分鐘就是『溫黛』」。除了風力強勁,「天鴿」更引發了五十年一遇的風暴潮,襲港期間,維港水位達4.07米,岑智明說,幸好「天鴿」行走路線與「溫黛」不同,若路線相同,吐露港水位可達5.49米,沿岸低窪地區情況將不堪設想。

  不少人形容香港是福地,總是避開天災,但他指出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總有一次會中」。為讓香港提升承受和應變能力,天文台將開放大數據,除現時的風雨預測,將提供颱風引致塌樹、水浸等影響的機率,日後市民只需看天文台的手機應用程式,便可得知最新的颱風情況。

  經常在Facebook個人帳戶發帖的岑智明透露,天文台明年將開通Facebook官方專頁。他笑言,憑着自己在Facebook回應提問的經驗,不怕網民「挑機」。

  出「自救錦囊」提升防災意識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昨日書面回應立法會議員提問時稱,「天鴿」襲港後,已邀請政府《天災應變計劃》涉及部門,全面檢視工作及協調,建議措施進一步加強應付自然災害的能力及效率,跟進商討修訂《天災應變計劃》,加入強化措施。

  他稱參考本港過去五十年的熱帶氣旋記錄,平均每年有六個熱帶氣旋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預測未來三年情況相若。香港在戰後至今錄得七次海嘯,引發水位較正常潮位高最多0.3米,由於距離活躍地震帶頗遠,香港發生大地震的機會很微。

  為進一步提升公眾防災意識,土力工程署今年推出全新一輯「山泥傾瀉自救錦囊」電視宣傳短片、電台宣傳聲帶,保安局自2007年已推出「趨吉避凶簡易守則」小冊子,助市民更有效保護性命和財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