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衞生署今日將首次向參與「全校園健康計劃」的學校發放「度身訂造」的《學校健康報告與建議》。\大公報記者江凌風攝
【大公報訊】記者江凌風報道:衞生署今日將首次向參與「全校園健康計劃」(計劃)的學校發放「度身訂造」的《學校健康報告與建議》(《健康報告》),並安排醫護團隊在本月中旬至下月底,到學校深入講解報告內容,以便校方在新學年落實相關的健康促進工作。《健康報告》涵蓋體能活動、健康飲食、精神健康和社交健康等四大健康主題及六大「健康促進學校」發展領域,包括:健康學校政策、學校環境、校風與人際關係、家校與社區聯繫、健康生活技能與實踐及學校保健與健康促進服務。有參與學校通過鼓勵學生記錄情緒日記,而改善心理健康。
推動校園心理團輔活動
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強化及擴展計劃至全港中、小學,定下600間學校的指標,目前已超額完成。全港共808間中小學加入計劃,涵蓋近七成全港學校,反應踴躍。加入計劃包括339所「承諾學校」、458所「行動學校」、11所「卓越學校」。衞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家庭及學生健康)張竹君表示,計劃下,衞生署為學校提供支援,促使學校循序漸進地由「承諾學校」發展為「行動學校」,再晉升為已全面落實《健康促進學校框架》的「卓越學校」。
據統計,香港15歲以下學生自殺率近年暴增2.9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面臨極大挑戰。全校園健康計劃的「4Rs」模式推動校園心理團輔活動,強化家校社協作,預防危機。張竹君對計劃表示滿意。她補充,參與計劃的學校加強落實多項《健康促進學校框架》措施,提供設施及場地鼓勵學生進行體能活動、提供高質素的體育課程、提供健康飲食環境、成立專責小組支援學生和員工的情緒問題、記錄和分析學生的健康狀況,以及建立機制協助有自毀或自殺風險的學生和處理學生的欺凌問題。
「小精兵日記」識別學生情緒
從最初「承諾學校」到現在「卓越學校」,路德會沙崙學校校長任竹嬌分享,無論學生、老師或家長,身心健康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一味忙碌只會得不償失。學校特別設計「小精兵日記」給學生記錄心情,幫助老師、家長及早識別學生潛在情緒問題。學生每周會收到不同類型「任務」,擇一完成,如:為家人斟水、捶背等等……同時,家長每月需要寫一段鼓勵的話給學生。「小精兵日記」後頁附卡片,學生可以剪下並寫上祝福送給想送的人。在班級建設中,每班設置感受需要卡、心情溫度計等輔助學生表達心情。若發現學生不開心,老師或校長會及時溝通,視乎情況與家長聯絡。任竹嬌分享,曾有學生因感受不到父母的愛而傷心,任竹嬌安慰道:「從整潔外表足以看出父母對你的重視和愛!」聽完後學生立刻高興起來。隨後任竹嬌和家長溝通,告訴他們小朋友喜歡被稱讚,建議家長不要吝嗇「愛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