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副主席羅哲斯(Benedict Rogers)本月11日被拒入境香港,事件在英國餘波未了,繼早前英國外交部聲稱會向香港及中國政府就事件提出交涉後,英國首相文翠珊表示,會繼續向香港及中國政府就事件提出交涉。
歷史總是不斷重複上演,每當國內困局無法即時擺脫,轉移國民視線,成了唯一的緩兵之計。美國向印度招手、在南海搞局。那邊廂,英國借羅哲斯被拒入境香港,向北京叫板。因為英領導人在國內被政敵打得焦頭爛額,希望以外交提振民望。
多年來,英國政府對香港實施「一國兩制」都給予正面評價。文翠珊忽然轉軚背後,是因為她的民望急跌至負數,其閣員已要求她結束經濟緊縮政策。與此同時,英國更要面對脫歐須付出一千億歐元的「分手費」。風雨飄搖之際,文翠珊好不容易執到羅哲斯這條救命草。
今日的英國,再也不是百年前的日不落國。容許什麼人入境是國家主權範圍內的事,外國無權干涉。羅哲斯以他來港目的而言,本身便不是旅遊觀光,而是所謂探監,與反中亂港勢力同流合污,這早已經構成干預香港內部事務的行為,同時,此君更經常在外國對中國及香港事務指手畫腳,作為一家之主,當然不歡迎這些人在自己家園自出自入。當然,視美英為老闆的反對派,對文翠珊的言論如獲至寶,必會趁機大做文章。 蔡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