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姊姊黃宇恆(左)去年十月從英國回港後,和妹妹黃宇弘(右)在去年十一月籌備創辦「萬音天地」,推廣音樂\大公報記者 何嘉駿攝
【大公報訊】記者唐曉明報道:學習樂器往往被視為有助升學的不二法門。香港近日有一對「創業姊妹花」,希望透過自身經驗告訴大眾,升學加分是其次,音樂最能陶冶性情,鍛煉意志。她們在香港開辦音樂學校,鼓勵小朋友手執自己喜歡的樂器,探索樂韻趣味,更計劃與慈善機構合作,為經濟有負擔的小朋友提供學習音樂的機會。
留學初嘗拋開「考級」壓力
姊姊黃宇恆和妹妹黃宇弘,在12歲及13歲時分別赴美國及英國讀書,並且學習音樂。她們憶述,出國唸書以前,在香港學習音樂面臨不少「考級」壓力,宇恆說:「在香港學音樂,每年幾乎一半時間用來準備考試,另一半則用來準備比賽,較難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她初到外國學習鋼琴,老師一見面便對她說,可隨便選擇琴譜的樂曲演奏,自此讓她對學習音樂有新的體會,直言「原來學音樂可以咁開心!」
她去年十月從英國回港,一個月後和妹妹黃宇弘籌備創辦「萬音天地」,今年八月底開校,雖然是首度創業,現已吸引逾四十名學員報讀。
妹妹黃宇弘透露,現時佔地六千呎的音樂學校,都是由她一手設計。她有姊姊相類似的遭遇,初到英國學習音樂時,老師在教完一段樂曲後,直接丟過來一本貝多芬作品集,讓她自己選擇喜歡的樂曲彈奏,「老師希望學生自己主動去找到自己的喜好,之後根據學生的興趣去教學。」
宇弘對音樂教育有一份執著,「我們提供不同樂器供學生試用,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樂器,只要是學生自己喜歡的,他們都願意投入時間,無咁緊張之餘,更加容易吸收。」
只求興趣、不問學分去學習音樂,是一個理想,需要有方法配合。為讓更多家長放下追求考試文化,願意把子女帶來音樂學校,她們從全球前五十名的音樂學院挑選出五名導師,以西方的音樂教學經驗,及朋友互動般的相處模式,培養小朋友對音樂產生興趣,強調「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邀名師定期教授
學校邀請了著名鋼琴家李雲迪,中國三大男高音之一的莫華倫,香港演藝學院前校長盧景文,香港管弦樂團及香港中樂團的鋼琴演奏家劉綺華,及香港當代文化中心創辦人兼總監黃英琦等擔任諮詢委員會成員,李雲迪及莫華倫更將定期教授音樂課程。
另外,這對姊妹正計劃與慈善團體合作,為基層及特殊教育的兒童提供音樂教學,讓他們有機會接觸音樂,拓寬視野。黃宇弘說,音樂世界不存在任何界限,任何國籍、貧富都有學習音樂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