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香港學校戲劇節」頒獎禮上,觀看了一間特殊學校演出的得獎作品《珍愛一刻》,令我感受至深。其後我請該劇導演將演出的錄像鏈接發給我,好讓我可以與其他同業互相分享。錄像與現場實體演出的效果雖然有別,但我仍再次觀賞錄像演出。《珍》劇述說殘疾人士的際遇,以至學生演員如何在舞台上衝破自身困難,既令觀眾動容,亦充分發揮勵志效果。
身體具缺陷的人士,若要在舞台參與演出,便要突破自身的障礙,但這並非「不可能的任務」。香港戲劇家古天農曾經編導有關失明人士的話劇《伴我同行》,該劇在二○○五年重演之時,古天農特意安排健視演員和視障演員同台演出,藉此突出全劇有關扶持與陪伴的主題訊息。部分視障演員在劇中亦飾演平常人角色,相關演員在舞台上仍能自由走動。由是,他們只要熟記方位,再加上其他演員的聲音輔助,便能如常地扮演普通人的角色。
我亦曾經與聾啞人士合作演出。他們沒法以語言和聲音傳達訊息,但卻能運用身體動作和能量展現才華。聾啞演員以手語「唱歌」,雙手的美態同樣能夠表現歌詞的意境。除此之外,雖然聽不到音樂,但只要舞台的地板可以發出震動,他們便可感受節拍,從而讓身體做出舞動。事實上,聾啞演員的身體能量和感應較平常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於現代劇場着重的視覺效果,他們能有更好的掌握能力。
早在一九八四年,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的《獅子山下》便有一個單元劇名為《天生你才》,劇中兩位主要演員都是天生的殘疾人士。該劇既講述他們在日常生活遇到的困難及歧視,同時亦彰顯他們頑強的生存意志。不論身體有何障礙,每人都可發揮獨特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