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衛生署顧問醫生直指血製品桿菌來自涉案實驗室

時間:2017-08-21 19:52:15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訊 (記者梁康然報道) DR美容事故案昨於高院續審,控方傳召監督本案調查工作的衛生署顧問醫生張竹君作供。她直指,據基因比對結果,CIK血製品內發現的膿腫分枝桿菌(下稱桿菌),與涉事亞太幹細胞科研中心實驗室(APSC)發現的桿菌,屬同一族群,相信血製品就在APSC被桿菌污染,不過她沒法找出桿菌源頭。

  衛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學處傳染病部顧問醫生張竹君在庭上指,她曾在2012年10月5日前往APSC,並分析多個CIK血製品的化驗結果,包括本案死者陳宛琳,事主王靜波,以及不涉事的客戶樣本。被檢取的樣本大致可為未經培殖的血製品,及經過CIK培殖的血製品。經化驗後,未經培殖的樣本無發現桿菌,而經過CIK培殖的樣本均發現染菌。據基因比對結果顯示,各樣本內的桿菌都屬於同一族群。

  她進一步分析指,如血製品是在移送期間受桿菌污染,就可能會受不同細菌污染。本案四名事主陳宛琳、王靜波、黃鳳群、周欣欣的血製品在不同時間,以不同交通工具送至不同的美容中心,卻受到同一種而且是同一族群的桿菌污染,反映血製品的桿菌源頭來自同一地方。

  她指,政府曾在APSC的移液槍發現涉案的桿菌,但她認為移液槍只是傳播桿細菌的媒介,並非桿菌源頭。因為移液槍曾接觸過各式添加劑或不同容器,甚至是APSC內的其他血製品或產品,難以確定菌源。

  辯方就指,證人在10月5日才來取樣本,而在出事日10月4日曾有DR集團職員,把已丟棄在垃圾桶的鹽水袋帶回APSC,因此令APSC出現桿菌。張竹君反駁指,當日從APSC低溫氮氣儲存缸內檢取的樣本,仍然發現受桿菌污染。被放入儲存缸內的樣本不可能受到外來桿菌污染,最有可能的合理解釋是,樣本早在培殖期間已染菌,之後才被放入儲存缸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