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電影《軍艦島》。軍艦島就是日本的端島,這座半人工島嶼曾因煤炭開採而火紅起來,二戰後期也是日軍主要的能源補給地。日軍大肆剝削來自朝鮮的勞工,戰爭後期更計劃以屠殺來掩蓋歷史。電影講的是逃出生天的故事,好在沒有過度消費悲情。除了激動人心的逃亡戲碼,電影聚焦在幾個普通人身上,他們都是卑微的小人物,最讓我動容的是其中的一對父女。
他們最想的是在亂世之中活下來,父親經營樂團,為日本人獻唱為生,可獻媚並不足以取得安穩。和其他人一樣,他們被騙來軍艦島,未成年的女兒還送至慰安所。他們出身市井,一直在掙扎求生,來到這個集中營一樣的地方,都展示高超生存技能。父親登記時就懂奏樂取悅日本人,女兒聽到歌曲馬上唱跳起來,高呼天皇萬歲。看起來是放棄民族氣節,盡是小人手段,但對他們來說活下來是最緊要的。
黃晸玟演的父親拿捏到位,卑微、市井氣,但見到女兒時面部表情瞬間溫柔,讓人動容。當他知道女兒要送給日本軍官後,看到女兒偷偷在路燈下跳橡皮筋,悲傷的表情轉為滑稽的笑臉。父親沒什麼「高大上」的追求,參加逃亡計劃也是為了帶女兒走,排隊時他還是想着讓女兒先走,槍林彈雨中他還是想着把女兒藏起來,然後自己走出來冒死修復通道。女兒跑出來幫忙,力氣雖小,卻激發了忙於躲避的勞工們一起爭取生存。他或許來不及考慮民族大義,要是每個小人物都不忘善良,不忘初心,大義也就這樣成就了。
小人物的角度更能折射出時代之於人的變化,更能傳遞一些大的東西給普通人。普通生活着的小人物,真切的體會着每一刻的變化。對於小人物,第一位的是生存,必須首先自顧。自顧之時,小人物的善良轉化成了勇氣,顧及別人,顧及社群,雖一己之力微弱,確是時代變化最本質的動力。有意思的是電影上映後日本的反應。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講「這部電影是導演基於自己創作的故事而拍攝的,不是一部反映史實的紀錄電影。」
同時,日本官方強調《軍艦島》是電影創作而非紀錄片,與史實大相逕庭。韓國官方則認定此片從客觀角度出發,記錄下當時歷史。
虎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