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的《馬說》中寫道:「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講的是伯樂對千里馬的重要性,縱然很多馬有千里馬之稱,卻因沒有遇上伯樂而不能發揮奔走千里之才能。
此觀點同樣適用於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作為一名科學教師,在輔導孩子做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深有感觸:每個孩子都是一匹千里馬,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爭做伯樂,細心觀察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才能慧眼識千里馬!
為了鍛煉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我在學校創建了「海之魅」科學微電影社團,帶孩子們觀察校園植物,觀察樓梯工程,到林湖公園、舊城區以及江邊等地進行多種科學探索活動。
今年四月底,教學樓前的兩棵樹上出現了大量蠕動的「毛毛蟲」,它們身上帶有幾條鮮艷的色環。學生對此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決定一探究竟!
可是當他們來到樹下,面對成群結隊、蠕動的、帶毛刺而多足的「軟體」時,着實感到噁心、恐怖,渾身上下不禁起滿雞皮疙瘩,大部分學生望而卻步。
「我來!」話音未落,一位小個子的男生拿起剪刀,快步走到樹下,將附着「毛毛蟲」的幾片枝葉剪下,輕輕放入盒子裏,這個男生瞬間就變為同學心目中的英雄了!當第一串「毛毛蟲」放入盒子後,恐懼已悄悄散去,遠處的學生慢慢圍了過來,主動尋找更多的「毛毛蟲」和結在葉子下的繭。接下來,學生們通過查閱資料獲知這種「毛毛蟲」是「紅肩粉蝶」的幼蟲,並制定了詳細的探究計劃,希望能夠有新的發現。
這次探究活動能順利開始,榜樣的力量起了重要的作用,幫助其他學生克服了心理恐懼。(待續)(薪火相傳系列為兩地教育工作者分享科學教育經驗)
陸麗莉 廣西欽州市外國語學校初中物理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