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醫管局發布最新《風險通報》,報兩宗醫療風險警示

時間:2017-07-28 20:52:54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7月28日訊  一名病人接受右肩關節鏡修復手術,手術期間醫生使用4個縫合錨,當醫生從病人體內取出其中一個縫合錨導引器時感到困難,但也順利完成手術。6周後病人接受X光檢查,發現有一個14毫米乘1毫米的金屬線留在病人右邊的關節腔,相信是縫合錨的金屬導引器的破碎部件。病人需再次手術取出金屬線。 此外,同季錄得16宗重大風險事件,當中包括12宗藥物事故及4宗錯誤識別病人身份事件。 

  報告指出,醫護人員在手術過程中,雖感到移除縫合錨時有困難,卻未及時發現縫合錨破碎,又指醫生對新引入的縫合錨不熟悉,相信為事件主因。醫管局發言人回復指,所有使用儀器的醫護人員應該要知相關風險,若手術期間有懷疑,完成後應做放射影像檢查,例如X光。另外臨床團隊成員之間應改善溝通,確保手術前,醫護人員熟悉縫合錨設計和功能特點。 

  另一綜合醫療風險警示事件為伊利沙伯醫院「開錯腦」事件。伊院今年年三月為一位女病人進行緊急右頭顱開腦手術時,醫生誤開左腦,手術中途發現問題後即時修正,病人康復進度良好。 

  12宗藥物事故中主要包括5宗致敏藥物、胰島素、抗凝血劑及抗血小板藥物。當中一名糖尿病病人因肝功能異常入院,治療期間,醫生有指示要開長效胰島素控制病情,惟4天後,病人覆診時,醫生未有留意,致開漏長效胰島素。但第二日早已把漏開藥物補開給病人,而病人注射後亦沒有出現低血糖的症狀。 

  另外,自2012年第四季開始,公立醫院錯誤識別病人身份的個案增加,由12/13年度的8宗,增至15/16年度的13宗,去年第四季有三宗,今年第一季度上升一宗,錄得四宗。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