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交流團團員開開心心在「上海歡迎您」的字體前合影
「夜乘遊輪賞黃浦江,國情講座了解更多,東方明珠俯瞰風景,科創情況倍感進步。」在結業聯歡會上,港生曾樂怡一邊鼓掌打着節拍,一邊說起了快板,她將此次八天的行程和感想,全部編成了唱詞,琅琅上口地表演起來,引來同學們的一片歡呼。
見證互聯網科技發展
曾樂怡是學員中最特別的一位,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她,卻在武漢大學讀了五年本科,所以她的普通話說得特別溜。談及為何表演快板時,她稱這種形式具有特色和活力,「我沒受過專業訓練,純粹是個人興趣,台詞用了大概15分鐘創作,可能是因為我從小有急才吧。」她笑言,「也和我大學經常參加表演活動有關吧。」
2012年中學畢業的曾樂怡,以免試推薦入學的資格進入武漢大學就讀。「校園就在東湖邊,非常大,一年四季都有花看,櫻花開的時候很漂亮。」武大知名校友雷軍也成為了她的偶像和奮鬥目標。「雷軍學長對小米科技的研發,是我們很多人想學習的對象,他是非常棒的創業者。」
正是對雷軍的崇拜,讓曾樂怡開始更多關注到互聯網科技的發展。「現在支付寶、團購、共享單車的出現,都是科技的很大進步,改變人們的生活模式,我覺得這是香港要學習的東西。這次來上海,我主要想了解未來科技的方向。」
其實這不是她第一次來上海了,早在2010年,曾樂怡就跟隨香港的中學交流團,到上海參觀了世博會。「時隔七年再來上海,我感到上海的發展太快了,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更好了,也看到了更多科技上的進步。」
曾樂怡說,她到過內地的絕大多數省份,她會經常在社交網站上,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我有一次從香港飛到無錫,在無錫吃了小籠包,中午就到了蘇州吃鱔糊,晚上到了杭州吃杭幫菜。」類似這樣的親身體驗還有很多,不少香港朋友看了她的分享以後,都很願意到內地走走看看。她認為,親身走訪是最重要的,香港的青年人應該把眼光放遠一點,多一些對祖國地大物博和建設發展的貼身了解的經歷。
她透露,自己眼下已拿到香港中文大學碩士錄取通知,不過經過此次參訪,她看到了上海廣闊的創業發展空間,她開始考慮是否能自己創業?「內地在科技發展方面比較成熟,我不排除到內地工作,我覺得上海的機會非常多,有好的工作機會我會回來的。」她笑着說,「當然我也想像雷軍一樣,自己當老闆,不但為自己創造職業,也為別人創造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