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參加一個論壇時看到播出的四個視頻:《台灣人看內地,內地人看台灣,外國人看內地,外國人看台灣》確實很受啟發。
台灣人看內地中描述到,有小部分台灣上年紀的人還以為在內地的群眾連茶葉蛋都吃不起,但他們還沒曾想到,今日內地擁有全球第二大的經濟規模。
在內地人看台灣一段,就是這些年來,內地人直接去到台灣,感受到台灣經濟停滯不前。無法再感受到其生機勃勃的往昔。而外國看內地,從當年貧窮落後到現時巨龍騰飛,有更多的外國人來到內地謀生,學習與對接,特別鍾情北上廣深國際化都市。外國人看台灣,指相對消費成本低,經濟發展不前,亦說台灣薪資已比不上內地一二線城市。
我深信一個真理,只追求民主而忽略經濟的區域,前途是要打問號的。我們看到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斯里蘭卡、菲律賓等地,都是很富裕的地方,但實行民主又如何。在實際上來說,新加坡在過去的政治和經濟上的平衡是相對較佳的。既發展經濟,但又有限度的民主,造就其一直多年來的快速發展。
在此,亦引致我想了解,香港人如何看內地。內地人如何看香港、外國人如何看香港。香港人看內地總體來說,是用「母子關係」來比喻,大部分港人都回去過內地探親,與內地的聯繫亦是異常緊密,或許就是有些小細節上的感受有不同,如「插隊」、在餐館抽煙、小孩在公眾場所喧嘩……等,這亦畢竟是少數,每個地方都有不太注重細節的人,只是內地人口基數多,會被放大。
內地的騰飛,香港社會是時刻感受到的,亦接觸到。港人亦喜歡內地遊,及到內地退休生活。內地人看香港亦很不錯,特別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的居民特別喜歡到香港遊玩,香港在大家心裏面就是潮流前沿地、投資發展的風水寶地,香港絕大多數人友善。
至於外國人看香港一環,內容就談及歐美遊客最鍾情蘭桂坊、赤柱,日本人喜歡居於太古城,金巴利道旁還有條韓國美食街,南亞人士喜歡居於新界北區……等,不同國家人,各有喜好,這就是外國人認為香港最具魅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