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雙平(左)和李雙寧(右)選擇香港升學,擴闊視野\大公報記者楊州攝
「北京姐妹花」李雙平和李雙寧,受到香港的中西文化及學習環境吸引,雙雙放棄保送北京大學數學系的名額,選擇遠在1962公里外的香港大學,開始這雙姐妹的「雙城求學記」。姐姐雙平決定赴港升學,妹妹雙寧受到姐姐的影響也跟隨。她們認為,在港升學最大獲益是國際化氛圍及英語教育,讓自己視野更廣闊,今年畢業將赴美分別入讀普林斯頓及史丹福大學的博士學位,繼續在科研的路上奔跑。
\大公報記者 楊州
姐妹花畢業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於2013年入讀港大,姐姐讀數學系,妹妹則修統計及精算。李雙平說,以前未想過要來香港讀書,感覺香港是很遙遠的地方,但高中有一年,港大醫學院學生到自己學校交流,這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香港學生,「跟印象中的香港人一模一樣,他們帶了很多出前一丁、合味道」。她說,內地學生從小或多或少就受香港文化的影響,尤其是音樂和影視作品。
積極學習 鍛煉生活獨立自主
第一次接觸香港學生,竟影響了雙平日後的人生路。她與香港學生一起上物理課時,她們發現聽不懂老師授課的內容,在交流中才知道香港學生以英語來學習、理解物理等科學知識。談及下定決心的因素,她說,那次交流印象難忘,「想去香港接受不一樣的文化,讓自己見識更廣闊。」而香港的大學以英語教育為主,學習環境國際化,且海外交流的機會更多。
至於為什麼選擇港大,姐妹花異口同聲說「港大在數學領域比較有名氣。」她們同獲港大獎學金的全額資助。雙平說,在香港讀書除了學業外,亦鍛煉了自己在生活上更獨立自主,照顧妹妹等,「家人也放心,我們相互有個照應。」她稱,大學的學習總量超過十多年的學習總量,知識更深且專業化,像數學就細分應用數學、數值分析及偏微分方程等,更要求學生主動學習,需要大量閱讀相關研究論文,與高中單純背書完全不同。
談到大學的學習,雙平表示,日常做研究、找資料,很多知識並不熟或知道,就要提前閱讀相關文獻,再做研究,整個學習過程都是主動,而研究未知領域是驅動自己學習的動力。妹妹雙寧則認為,研究是不知道有否答案,也不知道對或錯,心理上會有壓力,但研究下去是會找到方向,即使答案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過程更重要。她們均認為,香港的學習環境很自由,亦提供不少學習資源,專業學習方面有很大的自主空間,很多機會擺在面前,但要自己去把握。
把握交流機會 奠定升學方向
姐妹花喜歡港大的原因之一是交流機會多,四年內她們把握赴美交流的機會,也奠定了升學方向。雙平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交換學習,暑期又在康奈爾大學參與暑期研究,妹妹雙寧則在哥倫比亞大學交換學習,並完成暑期研究。
雙寧在哥大研究內容是找出一個最好的東西,並能證明出來。她說,花了兩個月時間做這研究,特別有滿足感。雙平則每周跟教授、同學一起在代數中尋找新發現,而在康納爾是參與一個理學院本科生研究項目,為期兩個月。